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做智能建筑“最强大脑”

2018-01-17 22:05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淘娱淘乐 吉安在线 绿色好用a直播吧 广告点击 361黄金 91pornfreevideos 焦点访谈地沟油
    从2000年刚毕业时的弱电智能化到现在的智慧建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建筑智能化的概念被不断改变。 18年来,张华这种永远在路上的状态,使他对行业一直保有最鲜明的认知和判断,而海科的业务范围及层次也随着张华的认知不断扩充与提升。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更像施工队,就是别人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就安装什么样的,我们的主动性并不大。 ”张华回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概念的普及,大数据、智慧建筑、物联网等概念应运而生,海科的发展同样也是一路跟随,“所以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直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就是有什么新的技术和概念,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会鼓励公司的工作人员出去学习,参加行业研讨会和大型的展会,去接触最新鲜的东西。 ”
    张华也是个“固守”的人,2000年毕业后他跟着老师在恒泰大厦14楼工作。 2008年他独立创业,因为资金有限在附近的一栋民房内开启创业之路,2011年,公司发展走上正轨后,张华又“杀”回了恒泰大厦的9楼。直到现在,海科已有能力搬到地段更好、更高端的写字楼,“还是对这个大楼有很多感情,在这也18年了啊。 ”
为了新技术说走就走的企业家
    18年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毕业生张华站在恒泰大厦的14楼,畅想自己之后的人生远景;18年后,人届中年的张华坐在恒泰大厦9楼的办公室内,看着变换的街道和楼宇,也仍能保持说走就走的热情,这就是对技术创新的永恒追求。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伟
智能化建筑围着“人”转动
  山东海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华
    “做这个行业,不仅要懂技术,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把握行业的前沿,了解最先进的技术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个行业发展得太快,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落后。 ”张华仍把自己当作小学生,每年都会参加大量的行业展会、研讨会,与各行各业的人探讨交流,以掌握最新的发展动向。为了能让自己一直保持敏锐的商业嗅觉,张华成了一个拿上背包、说走就走的旅行者。他的那个装着各类洗漱用品的双肩包,成为他日常生活的缩影。 “就是有什么事情、有什么问题,我会想到立马去解决,经常需要去不同的城市,去学习或者开发市场,所以拎包就能走。”背包客企业家张华成就了一个不断突破自我、更新换代的海科。
    “在公司大家都是叫我师兄,而不是张总。”张华告诉记者,公司六成左右的员工都是青理工的师弟师妹。 “毕业这么多年也一直保持跟学校的联系,老师们是我公司的顾问,师弟师妹们是公司的实习生,很多都是他们的第一份工作。 ”说起自己的员工,张华很自豪,他告诉记者,公司从未规定打卡,但却少有人迟到早退。 “每个人都能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大家更像一家人,而不太有层级制度的牵绊。 ”张华认为,这样的工作氛围有“内驱力”,而在员工眼中,他亲切、高效,“师兄”的称谓更多是对这个掌舵人自身能力及人格魅力的认可。
    “我们开发的智慧建筑物联网平台就是建筑的‘大脑’,下设20多个分支子系统,他们在平台‘大脑’的指挥、控制下协同合作,可以实时收集、分析各类数据,做到整个建筑的精准、自动化运营。 ”张华告诉记者,这个被称之为建筑“大脑”的平台就是公司目前的核心业务,目前在住宅、文化项目、商业地产等多类项目中都有实际应用。

    说走就走的张华有积极、敢于突破的一面,他不断向外延伸,去接触新的事物和世界,也带领海科向外延伸。
    目前,海科拥有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系统咨询、安放监控乙级等多项建筑资质,与万科、绿地、华为、西门子、银盛泰等企业成为了合作伙伴。
■人物素描

    山东海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张华喜欢背双肩包。记者见到他时,他拎了拎旁边椅子上的背包,里面有的声音。“里面有剃须刀、洗漱用品,外地有什么事,拎起来就能走。 ”张华笑着说。海科致力于给建筑安装“智慧大脑”,而41岁的创始人、总经理张华则是这家公司的“智慧大脑”。他有说走就走的热情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成就了海科10年发展的逆袭之路,也赋予了一家公司积极、突破的原始底色;他也有稳重、均衡的考量,回答问题不避讳却也懂得保留,思路快且细致全面,这也许造就了海科十年如一日的韬光养晦。这家公司看似名不见经传,在业内却已是青岛乃至山东地区在建筑智能化领域的领头羊。

    稳扎稳打、低调的张华也是海科韬光养晦的掌舵者,他的“念旧”“固守”,也给了海科内敛、稳健的根基。

青理工“大师兄”张华

    张华2000年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做着同样的事情,将计算器、自动化与建筑结合,让建筑“活”起来。以一名普通上班族为例,他为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智能化建筑场景:某公司职员开车进入地下车库的一瞬间,停车管理系统便抓取了车牌信息,作为智慧建筑物联网平台的一个子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将信息发送至“大脑”,“大脑”便会迅速识别身份,判断其所处楼层,并通知门禁系统、电梯管理系统、灯光系统、空调系统等其他子系统。从停车场出来后,该职员会看到自动打开并设置梯层的电梯、自动打开的窗帘及适宜的灯光、空调,入座后热水器里的水也刚刚烧开,正好用来泡一杯提神醒脑的咖啡。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