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eTag+ETC促进智能交通 化解道路堵塞乱象(2)
回头看台湾,在目前总体登记的车辆中,逾630万辆申装eTag,成千上万的车辆行驶于全长近一千公里的1、3、5号收费国道,每天产生约莫1,400万资料;随着eTag延伸应用到智能交通的各个面向后,可说除了全台高速公路外,举凡整个城市、整个国家的道路交通系统与停车场,也都成为其应用场景。
论及显现于纾解交通问题的效益,主要可归纳为两大面向。首先,自2013年12月30日全台高速公路实施全面电子计程收费后,政府可依据路段、时段实施弹性费率,发挥交通管理功效,譬如时值农历春节等连假之际,政府实施3号国道新竹到燕巢通行费再打八折,借此将部份1号国道的车流,疏导至3号国道,顺势形成平衡车流效应,此时1号国道便不致出现过度拥堵。
其次,如今高速公路全程无需停车缴费,北高一趟的车程350公里,相较于先前电子与人工收费并行时,单趟可节省10到20分钟。另值得一提的,自实施电子计程收费以来,总计节省高达1.5亿公升汽油,堪能填满60座奥运标准游泳池,且因减少煞车停车而累计降低35公吨二氧化碳,等同于935个大安森林公园一年的吸碳量,足见因eTag+ETC所能节省的社会成本部位,委实相当巨大。
串联零售、旅游网络 营造便民有感服务
当然,eTag或ETC的妙用,绝不仅止于「畅行高速公路」。比方说,政府不妨透过大数据分析手段,萃取各种有助于形成决策的元素,帮助民众下达智能决策,继而藉助各种智能优化手段,例如区域限行、征收道路拥挤费、征收碳排放费等方式,以期纾缓堵塞状况,再利用税费制度、抑或动态交通信息的提供,协助民众摇身一变成为智能旅行者,懂得随时精选最佳交通方式,也顺势让既有交通运输工具,得以发挥极大效能。
不仅如此,民间业者亦可透过策略联盟模式,将以eTag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为核心的智能交通服务,进一步与零售、旅游或警政等其它网络加以串联,据此提供给民众更为便捷的生活信息服务。举例来说,每逢1~2月期间,武陵农场往往涌现如织的赏樱人潮,经常导致沿途大塞车、车位难寻,造成许多游客因此败兴而归,然而若能有效统计公路总局、观光局台湾好行等多处信息,便有机会让民众获知当地人车容留量饱和情况,以作为是否出游的智能决策依据。
此外,台湾亦可援引国外案例,集成智能交通网络与市民协同云,让市民随时可针对其发现的交通问题,运用行动装置拍照、上传、向市政府反映,俾使相关单位在第一时间施展改善行动方案,藉此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皆有助交通之改善。
(责任编辑:i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