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机械制造:通往制造业升级的钥匙 荐8股
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万亿美元。工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最大的细分领域,占物联网投资额从2013年26%上升至2016年Q3的40%。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工业物联网规模达到1157.3亿元,在政策的推动下,预计2020年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
投资建议:我们按照四条主线来选股,一是率先爆发的中间件。
3、市场空间广阔,我国将成为工业物联网重要组成部分。
2、国家战略+巨头入局推动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工业物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工厂系统的全面互联。在全面互联的基础上,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化,通过数据流动和分析,构成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并彻底改变设计、制造、运营以及产品服务和生产系统,提升运营效率。
4、工业物联网的核心在于“优化”,基础在于“互联”。
欧美韩等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工业物联网战略”,服务工业4.0及智能制造产业,同时制造业巨头布局工业云平台,构建产业生态体系。GE、西门子、菲尼克斯的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实现了从接入到应用的全流程服务。我国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也推出了自主工业云平台服务生产运营。
工业物联网首先要完成“互联”,中间件是打通底层与IT系统必须环节,产业链相关企业将充分受益物联改造带来的高增长需求,受益标的黄河旋风(600172.SH)。二是产业链中需求量最大的传感器设备供应商。受益标的汉威科技(300007.SZ)、华工科技(000988.SZ)、万讯自控(300112.SZ)等。三是MES系统提供商。流程与数据优化是工业物联网的核心,我国大量中小制造企业没有配置MES系统,未来提升空间大。受益标的宝信软件(600845.SH),用友网络(600588.SH)等。四是设备优势走向流量优势的运营端入口企业。我们认为拥有流量入口,并且布局云端的企业,有望凭借流量导入优势及终端运营平台抢占细分领域龙头。受益标的三一重工(600031.SH),徐工机械(000425.SZ)等。
1、工业物联网是智能制造的神经系统。
风险提示:行业产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不及预期。
工业云平台、大数据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占据价值链的顶端,未来将打造基于自身平台的生态链。价值链的中端是数据互联供应商,打通了底层数据和上层应用的通道,将设备流量引入云平台。传感器、RFID等嵌入式智能设备工业物联网的入口,是产业链需求量最大的部分,“互联”阶段成熟后,同质竞争会挤压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