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张公忠:智能建筑系统遭遇多处“硬伤”

2017-04-06 12:17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阴婚撒旦别爱我 银鹄纪 尹素熙和exo谁亲 引用颜颖思 印度洋海啸里的蝴蝶效应 佣兵天下后传再创世 永恒国度之喋血鸳鸯 永远不回头吉他谱 永远的画面吉他谱

1984年,全球第一幢智能大厦城市广场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此后,世界各地开始你追我赶,智能建筑兴建热潮一触即发。直到80年代末,智能建筑才在我国逐渐萌芽,但其发展速度却是十足惊人。从北京发展大厦到上海金茂大厦,到青岛中银大厦,再到广州西塔,国内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但为何国内智能建筑常常受到诟病质疑?是软肋,还是硬伤?谈及未来,智能建筑又该何去何从?

近日,阿拉丁建筑电气网记者采访了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专家工作组副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张公忠,他以一个资深行业观察者的身份,向记者剖析了智能建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回望来路

规划发展节节进步

众所周知,国外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先于国内,但是否优于国内?对此,张公忠向记者娓娓道来。他谈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已开始发展智能建筑或类似的技术,在亚洲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已有“智能建筑”、“智慧建筑”等相关报道,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则是统称为“buildingIT”。

相比之下,国内智能建筑行业起步稍迟,在9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规划与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智能建筑落后于国外。从核心技术来说,国内外是一致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所包括的基本内容和体系架构国内外基本相同,都是在原来建筑弱电的基础上结合急剧发展的信息、通信、控制、多媒体等技术形成的一个基于建筑物的信息化应用领域。目前,国内外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咨询、监理、维管等一系列运作机制上各有千秋,但中国智能建筑庞大的市场却是外国无法拥有的。

此外,智能建筑行业相关标准更是日趋完善。作为跨部委、跨行业的综合性大行业,智能建筑包括了20到30个基本子系统,以及各个应用行业特定的10到20个应用子系统。在近来的10年间,设计、施工、验收、监理、运维等的系列相关标准(包括国家、部、地方、企业各级标准)的制定均受到了业界的重视。

可见,智能建筑规划发展节节进步。但同时张公忠也强调,随着新时期ICT的急速发展,国家新四化宏伟目标的落实,智能建筑行业相关标准还必须不断地、更有时效地修改、补充、完善标准,设计、施工等单位也应当认真执行标准。

立足当下

系统遭遇多处“硬伤”

诚如上述,智能建筑在国内的发展看似前方一片大好。而张公忠却向记者表示,尽管智能建筑发展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今智能建筑仍遭遇到多重难题,而运维管理不足导致智能建筑系统容易瘫痪的问题更是成为了一道“硬伤”。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