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和保障 努力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

2015-01-31 11:50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好媳妇大联盟 陈庭妮男友李夏然 meinu騒图片 任性少男女 网游之狼行千里 下水道美人鱼剧照 七秀网服务 watsons.tmall.com 爸爸我们去哪儿e15 high school dxd7 宜昌国贸吴莉莉 政法先锋3 温州女商人阿秋

  二、法治引领、依法创安,把平安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充分发挥法治稳预期、固根本、利长远的优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一是完善平安建设政策法规体系。积极推动制定修订综治工作条例和调解、户籍管理、治安等事关平安建设基础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出台创新发展大调解机制、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等政策措施,努力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平安建设法规政策体系。二是扎实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阳光信访,加强和改进初信初访办理工作。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建立健全全省涉法涉诉信访信息库,加强联合接访中心建设并实行实体化运作,着力破解入口不顺、程序空转、出口不畅等难点问题。三是依法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健全滚动排查和常态打击整治机制,推广命案“零发案”县(市、区)的经验,增强依法打击惩治违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严防发生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四是推动平安法治创建融合发展。建立统筹推进、联创共建、平台共享、综合考核评价等机制,努力形成平安、法治创建活动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第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破解平安建设难题的制胜法宝。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社会矛盾问题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平安建设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破解新形势下的平安建设难题,必须强化和运用法治之力。要善于从法治层面谋划工作思路,在法律框架内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通过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矛盾,强化法治在预防化解矛盾中的权威作用;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增强驾驭复杂治安局势能力;善于健全并运用法规制度规范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等服务管理工作。

  第五,坚守法治是政法综治队伍的职业准则。政法综治队伍是平安建设主力军,是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必须把坚守法治作为基本职业准则。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政法综治干部把法治精神作为职业追求,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接受监督意识,带头尊法守法、依法办事,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的职权行使机制、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让执法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在公正司法者手中运行;要加强执法司法能力建设,推进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升依法打击犯罪、解决诉求、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一、党政主导、社会共治,凝聚平安建设强大合力。在强化党委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向党政主导、社会共治的社会治理体制转变。一是全面推行“政社互动”。进一步明晰基层政府与群众自治组织的权力边界和职责范围,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制定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清单,对基层政府、群众自治组织履职履约情况进行“双向评估”,实现政府管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二是积极发挥基层自治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努力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三是有效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把适合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平安建设任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四是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城市按照不低于实有人口万分之十、农村按照不低于实有人口万分之八的标准分别配备专职巡防保安,流动人口按照500:1的标准配备专职协管员。深入推进“红袖标”工程,健全平安志愿者选拔、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升队伍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平安江苏建设,至为重要的,是深刻理解法治对平安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发挥法治对平安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为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湖北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上,孟建柱书记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法治为引领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这次会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引领有力、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第二,法律规范是平安建设的基本遵循。推进平安建设,既要用法律规范约束社会行为,也要用法律规范约束治理行为。一方面,要加快平安建设领域地方立法进程,积极协调推进相关地方法规规章立、改、废工作,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形成与现代社会形态、结构和运行规律相适应的较为完备的平安建设法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实施,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主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规则、程序参与平安建设,确保平安建设不偏离法治方向、不违背法治原则、不突破法律底线,做到依法维护群众权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实现保障人民权益与维护社会秩序相统一。

  五、信息支撑、深度应用,提升平安建设智能化水平。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加强整体规划,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把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平安建设的核心战斗力。一是推进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推进政法机关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建成省、市、县三级综治信息系统主干网基础上,加快向镇、村(社区)延伸,努力形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实战高效的综治信息系统。二是深化信息资源综合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健全情报信息深度研判、实战应用的运行模式,增强驾驭动态治安局势能力。三是严格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不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作者李小敏 系江苏省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的部署要求,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法治为引领和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

来源:法制网

  四、完善布局、统筹推进,增强平安建设重点工作绩效。构建系统化的治理布局,整合各方面力量资源,协调推进平安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健全反恐怖工作机制,加强反恐怖力量和手段建设,强化全民反恐意识,坚决把暴恐活动摧毁在预谋阶段和行动之前。全面加强反邪教基础工作,依法打击各类邪教组织违法犯罪。二是创新人口服务管理。全面建成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代码、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的人口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办法,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特殊人群社会关怀帮扶体系,落实刑满释放人员社会保障、帮扶帮教和就业安置措施,加强对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和管理。三是构建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升级版技防江苏,进一步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严密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防范工作,强化学校、幼儿园、医院安全防范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四是严密公共安全监管。深入实施交通安全生命保障、文明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建立健全邮递物流业禁寄物品名录、“收寄验视”、实名寄递等安全管理制度,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实行危险物品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全过程管理,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五是强化网络社会管理服务。完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基础性制度,推动落实网络运营、服务主体法律责任,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首先,法治是平安建设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从总体定位看,平安建设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平安建设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鲜明特征;从基本内涵看,平安建设现代化在实践层面包括诸多方面任务,法治化是贯穿各方面的核心内容、关键要素;从目标追求看,平安建设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法治化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最有力的保障。推进平安建设现代化,必须把法治体现到平安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发挥法治的规范功能,使守法者依法办事畅通无阻、违法者违法行为处处受限;发挥法治的调节功能,在法律框架内调处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发挥法治的引导功能,用法律知识武装人、提高人,用法律手段帮助人、挽救人;发挥法治的惩处功能,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