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说说开封的汤锅炒锅(下)(1)

2014-09-15 12:08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鬼之花宴下载 智勇大冲关李玲 展涛 徐晓曼 彼岸花盛开之夜游戏 pluto.exe 黄骅尖子顶充值 弟弟的惊喜txt新浪 倾世狂妃 废材三小 仇和最新消息 济南大学班花暴菊门 夫妇乐园札记 蒋巨峰去向 阳澄湖出现大水蛇 六扇门快活谷 黄蓉大战大巨猿 田斯斯胸围 云雨大宅门

2

街头巷尾的开封炒锅

三、炒锅的变化。从锅灶设备概念上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和能源条件的进步,炒锅的变化远远大于汤锅。况且就全国来说,开封的汤锅是个案,而炒锅各地都不少。其设备也属普通的通用机械产品,机械设计者们可谓绞尽脑汁,什么自动的、半自动的、智能型的新型炒锅,五花八门。但殊不知,再先进、高级、智能的机器,来生产人类食用的食品,也无法产生手工食品那种手工的味道。众多生产速冻水饺的厂家为什么宁可聘用上百号人来手工包饺子,也不使用包饺子机呢?机器饺子和手工饺子相比味道就是不一样。开封人吃东西,十分讲究手工:吃馍,爱吃手工馍;吃面,爱吃手工面;吃瓜子、花生仁,爱吃手工炒的;糖炒栗子,更不例外。因此,虽然外来经营者使用新型炒锅,本地一些经营者也换了不用人工翻炒的新型炒锅,但相当数量的开封老炒锅户,仍坚守故技,老灶中烧着柴火,人工挥舞着明光发亮的铁铲,有节奏地翻炒着大铁锅中的炒沙和炒货。这些街头巷尾老炒锅的后面都有着一大批回头客。

六、开封气质。一个地方,形成规模的特色美食,其生态总让人注目、引人思考,就像开封的汤锅,它不仅仅能让你的舌尖享受美味,往往还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气质和气派,反映着一种智慧、一种乡情、一种文化、一种世道。开封的汤锅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质:一是前锅后店。偌大的汤锅灶火雄踞店前,少有隐居在后者。你喝汤不喝汤,即使是远远路过,也可一览汤锅于眼下。这样的汤馆布局,让你看得见汤滚肉实,嗅得到肉香汤鲜,这有着直观的广告揽客作用,又显得公开坦诚——绝无后厨不宜见人的秘密。守着煮肉炖骨热滚的大汤锅,旋配肉旋调味,旋吃旋盛,与后厨操作相比,汤客就锅喝汤的感觉是特别亲切、放心、如意。二是随意添汤。可不要小看了这一点。一碗汤将要喝尽,如配汤吃的主食尚未吃完,或喝得还未尽兴,这时再添上一勺汤,续加些香菜及味精,把汤喝得尽兴尽意,那才叫舌尖心尖都完美。对添汤的汤客,开封汤锅的老板没人会收费、没人会冷眼,只会觉得自己的汤受欢迎。老板和汤客的关系十分融洽,这也是开封市井民风中的一个好传统。三是回头客多。在开封,汤锅如果没有回头客,是肯定开不下去的。这是市场规律使然,无需解释。开封的汤客是十分讲究的,回头汤客的要求非常苛刻。他们是开封美食家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封这座美食城、小吃城是怎么来的?一定意义上说是传统悠久的开封美食家队伍吃出来的。在谈“吃”色变、一些食品生产者及生产企业失去道德底线的今日,开封的汤锅仍能坚持舌尖和良心并重,实属可贵。回头客多,不仅是市场作用之使然,也是人间正道之使然。

二、李和炒栗。开封炒货的年月同样十分久远。覆盖着历史沃土的开封,浸透着文化气息的开封,它的一事一物几乎都历史悠久、韵味悠长,十分值得考究、欣赏。糖炒栗子这一谁吃谁爱的炒货就是一例。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当时是世界第一大都市,休闲舒适的广大市民吃干果炒货的习惯十分盛行,《东京梦华录》中多有记载,记叙相关的人和事十分具体。其卷八《立秋》一节就有:“是月,瓜果梨枣方盛……鸡头上市,则梁门里李和家最盛。”伊永文先生的《东京梦华录笺注》一书中,对“李和”此人有专门的“文案”,并引出了“李和炒栗”的历史佳话。现引录如下:“中华邓注本、京都译注本(皆指《东京梦华录》注释本——笔者)均引陆游《老学庵笔记》李和炒栗,以证李和为专业水果者(应为水果干果炒货经营者——笔者)。赵翼(清代著名学者——笔者)《陔余丛考》则谓:北京炒栗最佳,四方皆不及。盖因金破汴,李和流转于燕,仍以炒栗世其业耳。此识虽确,然未知栗如何炒、如何美味。郝懿行(清代著名学者——笔者)《晒书堂笔录》卷四可释:炒锅前,一人向火,一人坐高凳,操长柄铁勺频搅之令匀遍,和以濡糖、粗沙炒。栗殊小而壳薄,中实充满,炒用糖膏则壳极柔脆,手微剥之,壳肉分而皮膜不粘。李和炒栗魅力经久不衰,于此可见矣。”史籍中我们先人笔下对李和炒栗的记叙是何等精妙啊。由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北京的糖炒栗子是开封糖炒栗子的“徒弟”;二、李和时的炒栗,从炒锅到动作、配料都和如今开封的一样。今日开封糖炒栗子店铺集中的书店街南头及鼓楼一带,有识的经营者真可打出“李和炒栗千年传承”的招牌。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一书中所记之“李和炒栗”还有一层含义,更为国人所感动,现援引该书点校者《引言》的白话文如下:“在金人占领区内,有一个在原宋都开封卖炒栗子出名的平民李和,他的儿子冒着危险向南宋派往金廷的使臣挥泪进献炒栗子等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忱、抗金情绪以及对南宋统治集团中投降派的强烈愤恨。”没想到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放翁的笔下,东京开封小小的李和炒栗,无意中竟成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见证。我们熟视无睹的开封炒锅,不但炒出了美味,还炒出了情感寄托和世道人心。

[责任编辑:yfs001]

一、瓜子牙说。在开封的街头巷尾,多有各类炒栗子、炒花生、炒瓜子的炒锅,相当引人注目。炒货市场之大令人吃惊。1994年出版的《开封商业志》中记载:“开封市一般是板栗加工成‘糖炒栗子’销售,年销量5万~8万斤。”20年前开封的糖炒栗子年销量都可高达8万斤,那炒花生、炒瓜子的销量应是糖炒栗子的10倍以上。因糖炒栗子一是有明显的季节性,二是群众日常的消费量明显低于炒花生和炒瓜子。开封坊间有个“瓜子牙”之说,就很有意思。何谓瓜子牙呢?瓜子是人们过年过节、看电影看电视及喜宴、聊天时常备的零食。嗑瓜子最辛苦门牙,单点用力、反复用牙,日积月累,门牙长时间的磨损,那处常用的位置便会出现小小的牙豁,这就是常说的“瓜子牙”。失去“龙袍”的开封,1954年后又失去省会的“冠冕”而降为市治,可世代休闲的开封人瓜子照嗑、糖炒栗子照吃。开封人称嗑瓜子之类谓之“闲嗑牙”,这也是开封人生活中传统的一项嗜好,尤其是开封女性嗑瓜子,从小姑娘到大姑娘,从少妇人到老妇人,一年365天,闲嗑牙,有空就嗑,那是上了瘾的。开封女性中“瓜子牙”的“普及率”自然就比较高。

1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