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中美合作限碳排 电动汽车再迎大利好
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两大超级经济体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最近几年的全球气候谈判,在应对全球气候恶化方面一直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而11月12日,中美双方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则标志着两国终于在坚守各自立场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此举将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和碳排放交易市场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一是建立了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并在此工作组下启动了关于汽车、智能电网、能效等方面的行动倡议。
目前,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湖北和广东等省市已经在进行碳交易试点,主要针对的是汽车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及公交公司等汽车大户开发,并计划在2015年之前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平台。在全世界都看好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汽车行业无疑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当下国家针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只能算是临时手段,从长远来看,随着碳交易方法论的完善,未来其在汽车领域会有更大的应用。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从资金到技术,从能源开发到双边贸易等各方面对清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进规划。而就在《声明》发表之后,11月19日国务院又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将大力发展天然气和能源替代作为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天然气汽车,扩大交通燃油替代规模”。
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碳排放交易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而就在《声明》发表之后,11月19日国务院又应景地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将大力发展天然气和能源替代作为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天然气汽车,扩大交通燃油替代规模”,表达了中央政府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如果地方政府也能够考虑到低碳城市发展路线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的许多因地方保护主义而起的障碍或将逐渐消除。
放眼碳排放控制走在世界前列的欧洲,去年11月欧盟已经达成一项非正式协议,要求到2020年,在欧盟国家出售的新汽车平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目前的130克减少到95克。而那些计划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车的欧盟厂商,则必须同时生产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足50克的超清洁汽车。虽然中国承诺到2030年将非化石燃料能源结构的比例提高20%左右的目标并不难实现(因为中国此前已经计划在2020年将比例达到15%),短时间内政府还不会激进地采取欧盟的做法,市场的阻力也不允许,但未来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必受此目标的实现而得到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