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创新不止合肥一路收获风景
优化创新服务做强创新产业
创新让合肥收获了一路好风景。
强化主体建设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中国科技大学先研院与英特尔、微软、阿里巴巴等共建31个研发平台,孵化56家高科技企业,围绕微电子、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发出近40项新产品,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
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合肥围绕“研发、转化、交易、服务”,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加速提升合肥市十大重点产业创新能力。
新完成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方案企业3家;出台《合肥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加快科技金融结合,出台《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了天使基金、科技保险基金、高科技企业创新贷风险池资金、专利质押贷款引导基金……围绕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服务,合肥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活力,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合肥市2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累计孵化企业3000多家,培育出了科大讯飞、美亚光电、阳光电源等一批全国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强化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同时,合肥进一步强化人才团队引育,在全球范围内对接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人才253人(其中院士5人);新入选中央“千人计划”24人,总数达146人;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总数达18家;在合肥工作的院士新增2名,总数达72名。
近年来,合肥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和确立了十大重点产业;紧紧围绕产业链,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企业;紧紧围绕企业加快发展,集聚人才、资本、科技成果等创新要素。今年1-8月,合肥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946亿元,增长18.3%,实现增加值740.6亿元,增长17.2%,高于工业增速4.9个百分点。
搭建创新平台激活科技资源
合肥是全国科教之城。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合肥注重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实现跨越发展的创新创造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优势,使科技创新进一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合肥还主动适应城市智慧化的时代趋势,大力发展云计算、未来网、物联网、数字家庭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智慧型服务业,推进产业发展智能化、居民生活智能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徽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已成为合肥激活科技资源的重要平台。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新增研发人员230人,总数达1065人,研发出国内首台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等创新成果。
今年上半年,合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8家,创历年最高,复审通过45家。新获批创新基金项目59项,获4599万元资金支持。708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年度享受税收优惠13.35亿元,同比增长20%,政策落实率为95.1%,为历年最高。新获批公安部“城市交通管理集成与优化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总数达130个。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总数达2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