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汽车在智能交通中找到新价值
■本报记者 王凌方
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汽车产业逐渐显现出与智能交通融合共进的趋势。11月16~18日,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在重庆召开,业内人士就上述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 汽车与智能交通相互促进
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智能化技术是提高车辆安全性、经济性以及驾驶舒适性的主要技术手段,网联化是交通管理、信息服务的主要实现方式及提升智能化的新途径。
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与汽车结合后,出行效率和交通安全将得到大幅提升。“得益于感知技术的进步,车与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被大幅缩短,反应速率目前已达到2秒左右,未来有希望控制在0.5秒之内。”建设部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马林表示,“届时,道路的通行效率会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对改善交通的效果十分明显。”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主任王飞跃指出,使车辆如何在复杂交通环境场景下实现安全、与人类驾驶行为类似的自主驾驶,保证其不会对正常交通流量造成影响,以及如何保障车辆自主行驶安全性,在技术实现复杂度可接受范围内提高其智能化程度等问题都是智能网联车辆研发的核心问题。
清华大学汽车系教授李克强表示,智能交通系统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是大数据和移动互联,包括对车辆管理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的改善。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两项核心技术,其与智能交通关系十分紧密且相互促进,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 智能交通的核心是车路协同
智能交通系统涵盖范围包括运载工具、交通环境和系统功能。清华大学自动系教授张毅认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就是车路协同。
在张毅看来,车路协同系统是目前智能交通系统的前沿技术。它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从而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车路协同系统的基础是车辆之间、车辆与不同地方的路侧设备之间的相互交流。具体来说,车载传感器相当于汽车的眼睛,能看见前方的道路、车辆和障碍物;数据交互系统是汽车的耳朵和嘴,能与其他车辆进行交流,在获得周围车辆位置、速度和状态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情况通报给其他车辆;主控计算机是汽车的大脑,对看到和听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智能路测系统的传感器将从车辆接收到的信息传递给来往的车辆,保证车辆协调运行。车路协同将极大地优化资源,提升交通的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