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朱钟炎:智慧城市的真实模样
朱钟炎: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张磊)
标识导向系统设置于具体的特定环境之中,根据环境的特殊需要可以采用动态的或是静态的,视觉的、触觉的或是听觉的等各种灵活的表现形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钟炎发表题为《智慧城市的设计思维》的演讲
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WIFI定位技术、红外线室内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定位技术等。其中全球定位系统(GPS)和WIFI定位技术是现今比较普遍应用于定位和导向体系的两种技术,并且由于其技术本身在定位范围和准确系数以及成本较低等优势在定位和导向方面也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作为新型的定位技术,WIFI定位系统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得到更多的重视和运用。
而GPS和WIFI定位系统是独立的虚拟信息系统,它不具备具体的表现形式,但是根据用户的喜好可以选择不同的信号接收载体。
背景介绍:8月23日,首届鄂尔多斯国际创意文化大会——“城市·创意·未来”高峰论坛在鄂尔多斯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冠中、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Luca Fois、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戴俭、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七建筑工作室主任曹晓昕、毕加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建筑师David Picazo(西班牙)、DDON·笛东副总裁余为群(中国台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钟炎等悉数到场,就设计创新、智慧城市、设计思维、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各抒己见。
另一种结合方式是在特定环境中的标识导向系统上增加数据定位信号接收设备,用数据定位技术的定位功能和导向功能代替标识导向系统中的方位说明型标识和部分方向引导型标识,这种结合方式可以增加使用者与标识设备的互动,使环境信息更为直观的展现在用户面前,增加寻址过程的趣味性。而这也是智慧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将现代科技与城市导向系统相结合,是城市导向系统设计创新的趋势。标识导向系统应当以开放式的姿态,积极地运用能够完善自身功能的新技术,走向科技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的新阶段,以代替或相融于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和表现方式。开发出可视、可听、可动的导向系统,以及具有虚拟显示功能的多媒体的标识导向系统,更好地满足人们在信息化社会的城市生活需求。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鄂尔多斯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GPS作为一种新兴的定位和导向技术,它的普及应用必然也会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其中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对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的影响。
未来城市是在全球互联网覆盖下的高度信息化的环境,各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将不断的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时代必然也为表示导向系统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交通中的重要一环——标识导向系统,在规划设计时可以考量各种新兴信息技术,将可以运用的技术进行整合和改进,在功能和方式等方面碰撞出新的火花,为表示导向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标识导向系统与各种数据定位技术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户在使用时将数字定位系统与环境中的标识导向系统相结合,这种结合方式需要用户具备定位系统的数据信息接收设备,根据定位系统所提供的导向信息在信息接收设备上确定目的地及路线,在寻址的过程中用环境中的标识导向系统辅助确认环境信息和导向信息,这种方式能够帮助用户在环境中更有安全感,并对方向更有确定感。
AR,VR等虚拟显示技术除了在环境中的标识导向系统的载体上运用,还可以运用在用户自己定位信息终端上。例如在手机接收的定位地图上运用这一技术显示三维的环境模型,再现用户周围环境的立体三维形象,帮助用户更加直观的了解环境以及在环境中的定位信息。
在智慧交通方面,智慧城市中的交通信息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的交通系统一般包括公交信息系统、公共停车信息系统、残疾人支持系统、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集成控制中心组成,并与智慧城市体系中分管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城市环境、城市服务等方面的分系统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