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合作能否建立? 中美智慧城市对比
1993年初,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上任便提出兴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引领世界第二次信息革命。1994年前后,日本政府和欧洲委员会(欧盟前身)分别决定建立全国超高速信息网和“信息高速公路”,新加坡同期制定并实施本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8年美国政府加强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协调,发布了《计算、通讯和信息技术研发计划》。2010年,美国提出加强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智慧应用项目计划。2014年10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美国政府云计算技术路线图》(包括卷一《关于美国政府机构进一步发展云计算的优先级需求》;卷二《对云计算使用者的信息导引》),综合运用美国在政府、工业、学术和标准开发组织等优势与资源,支持推动云计算技术创新。2015年9月,美国联邦政府发布的“智慧城市行动倡议”,包括四个关键战略:(1)推广物联网和智能应用;(2)助推民间科技运动,鼓励跨城市的合作;(3)利用联邦政府现有的政策和资源,重新组合并聚焦智慧城市;(4)促进国际合作,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将作为提供未来全球城市化90%以上增长空间的重要标的。行动倡议明确了对应的财政计划,奥巴马政府将在2016财年投入1.6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资金,帮助地方社区和城镇政府寻找、测试和全面应用智慧城市方案和系统,强化城市服务供给、改善交通、应对气候变化和刺激经济复苏。
与其他同领域国际合作相比,中美政府间生态智慧城市合作经验主要体现在适应性技术应用、体制机制标准建设、顶层设计资金保障、产城融合和多部门协同等。
5.5 支持市场主体,合理开放领域,促进信息消费
4.1 中美省州城市间国际合作基础广泛有效
六、结语
3.3 行业和政企间合作处于培育期
5.7 锁定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改善城镇功能
智慧城市由于集成了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等,三化领域的政策设计和实践创新,均为智慧城市融资提供了思路和跨界设计的可能。参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有来自于消费群体的中长期稳定收益,属于稳健和安全型的投资行为,引导私营资本的注入,不仅利好私营投资者得到可持续的稳定收益,而且可有效降低在虚拟资本市场的过度投机。伴随城镇化的进程、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我国房地产业节奏的放缓,土地财政已经显现出政策优势不足,在存量建设用地上交易未来的信息消费接口和应用权限将在微观经济上有无限可挖掘的空间。建设用地的实物型使用权消费复合上用地空间上的虚拟型接入权消费,衍生出的网格化的综合服务将可能催生出新的经济业态--第三产业中的智慧产业。资本的有效注入和合理流通,需要配套政策予以监管,防范资本的风险并维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以PPP模式为例,必须为公私双方设立有效的诚信保障机制和风险公担机制等,英国等较早开展PPP模式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政府、企业的信用直接决定多主体合作的成败。
4.3 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和拉动经济能力可观
5.2 智慧产城融合,构建经济引擎,形成规模经济
研究表明,2005年美国仅交通阻塞每年造成的损失就超过780亿美元(每位开车上班族损失710美元,平均因塞车浪费38小时),由此可见,开发智慧城市(如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存在客观的市场。2009年8月,IBM发布《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将智慧地球与中国相串联。当前,智慧城市战略已经在世界各国、地区和城市广泛展开。国际电信联盟(ITU)指出,截止2014年底,全世界网民超过30亿,其中2/3来自发展中国家,同期手机互联网用户达到23亿,其中55%来自发展中国家(手机用户约70亿,其中36亿来自亚太地区)。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是推动信息化社会、智慧城市和数据经济的关键性动力。
当前,中美在智慧城市领域行业交流的推动主体主要是美国使馆(领事馆)、美方传统行业共同体和美国智慧城市相关的企业。与中国智慧城市行业的主要推动力量互动不足,2012年以来,全国性的智慧城市论坛超过20场次(专业参与人员2000人以上),美方参与的力度和水平较低。国家和地方省市为了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新建的行业协同创新机制的智慧城市联盟超过50个,美方参与能力建设的频次和重要性均待提高。《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发布和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十三五”期间中美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合作搭建了良好的顶层政策设计。
5.8 服务全球治理,构建智慧网络,增强城市韧性
三、中美智慧城市合作总体进展
2015年4月,美国商务部长、能源部常务副部长率领总统商业发展代表团访华,重点倡导“智能城市--智慧增长”,深化两国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帮助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美国代表团此行是为了帮助美国公司在中国开展清洁能源领域的业务,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建设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商业发展代表团能够提供支持“智能城市--智慧增长”的产品和技术,如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改造、建筑管理、绿色数据中心、碳捕集利用与储存、节能技术、清洁空气和水技术、废物处理技术、智能电网和绿色交通。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与当地政府部门和重要国企领导人会晤,共同探讨双方在智慧城市发展和能源领域的合作契机。
2015年9月,美国联邦政府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启动智慧城市周,并发布“智慧城市行动倡议(White House Smart Cities Initiative)”,得到美国运输部和联邦政府住房与城镇发展部等的支持。
5.3 多元金融组合,配套政策激励,夯实合作根基
2.3 智慧城市产业体系和企业高度发达
四、中美政府与行业间智慧城市合作潜力分析
在智慧城市领域,与欧盟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美双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交流基础,但是交流的覆盖面、城市参与的深度和中美企业间的互动仍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城市作为融合了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创新体,从理论基础、技术研发和创新实践都处于萌芽阶段,不是单项技术、管理和政策创新,而是系统性、多学科和综合性的集成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在行业不断细分的背景下,展示出全面、统筹和集成的特征。加强知识创新传播,有助于加快与城市发展节奏与需求的对接,形成有效的“问题-目标-对策-方案-验证”闭环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