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杭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易云科技被点名!

2016-11-18 12:29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江汉大学图书馆 蒋国柄 揭开尼斐塞特的秘密 截教焰中仙 结巴帝 金玫瑰洞国语版 金锁记之局外人 金泰妍笑场 金太阳郭海洋 金鹰黑客联盟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融合联动;坚持应用拉动;坚持合力推动;坚持开放带动。

  推进市政府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合作,筹建杭州工业研究院。围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动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3、推进智能制造应用基础平台建设。

  

  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引进一批带重大项目、带关键技术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首席技术官(CTO)、首席数据官(CDO)制度,培养一批符合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机械加工、电气运行与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等技能人才。

  (一)完善创新链条,优化创新体系

  1、组织实施智能制造技术攻关。

相关阅读:

  发展重点

  其中杭州吉利易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云科技”)在规划中被重点点名。规划指出,杭州作为制造大市有着几个独特优势:工信经济基础扎实,细分领域优势突出,产业创新资源独特,配套环境条件优越。在工业控制领域拥有中控集团、易云科技、力太科技、集控科技等一大批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企业,实施了一批“智能工厂”、“工厂物联网”等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了较强市场竞争能力。

  1、制造过程智能化应用

  保障措施

  (二)突破发展工业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

  对接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围绕产业创新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到2020年,全市组织实施50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抢抓“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两区”建设重大机遇,以“一号工程”为统领,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坚持产业培育和应用推广两手抓,着力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快培育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全力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力争将杭州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智造强市”。

  以“三名”试点企业为抓手,重点扶持一批掌握自主核心技术、较强产业链带动作用的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制造集成服务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全市智能制造产业加快发展。支持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小镇组织开展专项招商,引进一批智能制造“高精尖”项目。

  (六)健全人才队伍强化智力支撑

  (一)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组织实施“机器换人”示范试点和行业“机器换人”综合试点,积极支持县(市、区)争创省级分行业“机器换人”试点县(市、区),促进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的推广应用。

 

  (三)实施试点示范项目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

  依托新产品(新技术)和首台(套)产品开发认定推广机制,开发一批高端智能成套装备、单机装备以及智能化终端产品,力争每年有一批智能成套设备列入省级首台(套)产品目录。

  支持创建以智能制造装备为特色的省级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机器人、高端物流装备、智能成套装备、传感器等特色产业基地。争取将西湖云栖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余杭梦栖小镇创建为智能制造领域全省示范小镇。支持江干钱塘智造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等对标省级特色小镇建设要求,积极创建为省级特色小镇。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合作,建立“双创”新生态。

  3、搭建一批智能制造创新公共平台。

  支持企业争创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点企业设计院等高水平创新载体,优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到2020年,全市智能制造领域新增2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组建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协同创新。

  (二)基本原则

  重点任务

  1、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2、3D打印装备及关键材料。3、高端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4、精密智能仪表及传感设备。5、智能成套专用装备。6、智能可穿戴设备。

  因此,科学谋划智能制造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新机遇促进新发展、以新理念引领新跨越,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工业软件及系统平台。围绕智能制造需求,积极开发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商业智能软件(BI)、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开放式智能制造软件平台等智能制造关键业务管理软件与系统。结合工业大数据、云制造应用需求,开展工业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数据挖掘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制造开放软件等工业云服务平台等。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高新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高新网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参与制(修)订智能制造技术标准。

  3、开发智能制造重大标志性产品。

  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应用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形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第三方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在工业行业管理和经济运行中的跨领域、跨平台应用。支持行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发展共享经济。

  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

  (三)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集成应用

 

 

  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

版权与免责声明:

  聚焦智能制造重大创新需求,充分发挥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和行业组织的积极性,建设一批面向智能制造关键共性需求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0年,全市智能制造领域布局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1、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应用行动。

  (四)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2、发展目标: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造体系不断完善;应用示范领先全国。

  

  2、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五)建设特色基地优化发展平台

  2、培育一批企业创新载体。

  那么,规划具体有哪些内容和举措呢?重点小编都已经帮你整理好,一起去看看吧!

  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指导,支持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推进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到2020年,全市参与、主持制(修)订智能制造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项。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对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将产生深远影响,蕴含着巨大市场机遇。10月中旬,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颁布,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范围,期限为五年,即2016年至2020年。

  (二)加强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