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
考核指标:建立经济发达地区传承建筑文脉的现代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营建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相关设计导则和建筑图集不少于4套;在长三角、珠三角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完成富含中华文化特色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不少于3项,示范工程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目标值降低10%,可再循环材料使用率超过10%。
研究内容:研究和优化新型装配式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建筑、模块化钢结构体系建筑、装配式板柱钢结构体系建筑、快速装配钢结构体系建筑等,以及相对应的高效装配化连接技术;开发不同气候区域轻质节能环保、便于与钢结构可靠连接的建筑围护体系及其产业化应用技术;开发适应于建筑钢结构防火防腐一体化要求的防护新技术与产品;研发建筑、结构、设备和装修一体化钢结构建筑集成建造技术;开展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的工业化钢结构建筑工程示范。
2.3室内微生物污染源头识别监测和综合控制技术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5.4施工现场构件高效吊装安装关键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建立高性能组合结构体系设计理论与方法;研发出不少于5种新型高性能组合结构体系,提出其承载能力设计方法、耐久性评价指标和施工技术与工艺;编制完成高性能组合结构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技术标准(送审稿);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6项,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有关指标达到:结构能效提高15%,建造周期降低20%,结构使用寿命延长10-20年,综合成本降低10%以上。
研究内容:研究建筑采光、空气流动、室内空气品质、热湿动态耦合传递、新型围护结构热过程与建筑能耗的逐时耦合计算;研究建筑中人员位移与动作的定量模拟模型与室内空气品质和建筑能耗的逐时耦合计算;研究机电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系统能耗计算中建筑围护结构负荷计算与短时间步长自动控制系统的耦合计算;开发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采光、建筑热过程、空气流动、室内空气品质、热湿动态耦合传递、新型围护结构、机电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和建筑能耗联合仿真平台内核;开发开放式全性能仿真平台内核通用接口,实现内核与不同商业软件的集成应用。
一、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
四、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
1.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
5.1工业化建筑隔震及消能减震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建筑垃圾资源化率98%以上;实现建筑垃圾处置成套装备国产化,处置能力≥300吨/小时(综合产能),连续满负荷无故障运转168小时以上,杂物分选率≥99%;开发建筑垃圾再生绿色建材系列产品,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制品抗压强度达到30MPa,高品质装饰混凝土制品抗弯强度≥18 MPa;透水制品透水系数≥0.1cm/s。完成建筑垃圾分类收集技术与装备的示范应用;示范装配式建筑工程面积不少于5万平米,示范道路里程不少于50公里,渗蓄工程应用面积不少于100万平米。形成相关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技术等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规范等不少于6项,建成年处置建筑垃圾百万吨以上示范生产线不少于4条,相关示范工程总数不少于6项,形成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少于16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20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
考核指标:完成涵盖不同气候区总建筑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室内微生物污染测试分析,建立室内微生物污染水平等级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开发室内微生物污染预测评价工具;研制室内微生物在线实时测量装置,并完成涵盖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各不少于10项实际工程项目的测试验证;完成典型建筑室内微生物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不少于3项,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规范不少于2项;研发室内微生物污染源头控制设备、自洁式动态空气净化装置等新技术、新产品或新装置不少于3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完成不同气候区不少于5项、总建筑面积不小于10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示范工程。
3.1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新型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度已经在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等7个方面,针对绿色建筑后评估、建筑规划设计新方法、长江流域供暖空调系统、藏区等西部高原地区可再生能源供暖、建筑室内环境、既有公共建筑高性能改造、绿色建材、高性能结构体系研究、工业化建筑设计施工等内容安排部署21个项目。2017年度,拟在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等6个方面,针对地域绿色建筑技术与模式、近零能耗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既有居住建筑宜居改造、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建筑工业化建造、新型建筑智能化系统等内容安排20项任务,国拨经费总概算约为4.3亿元。
2.1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开发
研究内容:研究西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传统建筑绿色营建经验的科学化与技术化方法;研究富含西部地域建筑文脉的典型传统建筑绿色性能指标优异的科学机理和营建方式,并将其转化为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以及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研究适宜西部极端恶劣气候区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部品、构件以及传承地域建筑文脉的空间组织方法与建构技术。开展工程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