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聚焦】“野心”玩家们的造车“新世代”

2016-08-29 12:21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田杏翼翼 铁血新共和 通缉魔鬼乖乖牌 通榆县党建网 同居非意外txt 铜牛会战 痛痒灵 偷天5200 偷心的代价

  但同时,供应商的工程师们在研发后期也要投入更多精力。虽然可以使用成熟的产品,但是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这在前期会花更多精力。日后的调试、修改,也需要更多时间。每个星期,双方的工程师都要碰在一起,他们更像是同一个团队,而不是甲乙两方。

  但新玩家们没工夫走这个流程。它们从一开始就与潜在供应商坐下来讨论,什么样的产品适合这款车,并且都听供应商的。

  整车制造商的这种强势有历史原因,很多供应商原本就是整车厂的一部分。比如德尔福曾经是通用的一个部门,而电装曾是丰田的子公司,直到现在,丰田也拥有电装的股份。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整车制造商能写出那几十页的技术定义。

  传统的汽车供应链完全由整车制造商主导。如果一家制造商决定研发一款新车,那它的工程师们会为每一个零部件制作技术定义。一份定义可能就有几十页,它规定了这个部件的一切细节。这份技术定义要先经过技术部门审核通过,再交董事会批准,最后由采购部门发给潜在的合作伙伴,这个过程叫“发包”。发包之前,供应商完全不参与其中,它们只负责竞标、报价,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按照这份定义的要求交出合格的产品。

  对供应商来说,这种合作方式意味着更大的机会,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这种模糊并不是因为这些创业公司的工程师不懂技术定义,他们只是没有时间。国内的整车创业公司大多许诺在2018年左右推出自己的第一款量产车,留给他们的生产周期大概在20个月左右,这是传统汽车的1/2。

  “自动化智能制造是新兴造车公司的巨大后发优势,据我所知它们都在这个领域下了很大功夫。”汽车类创业孵化器Autospace首席运营官杨林说。

  客观上,与蔚来汽车、乐视们合作,供应商的话语权更强了。没有技术定义,意味着它们可以采用现成的成熟产品,而不用像过去一样做研发,并且决定使用怎样的产品。

  采埃孚是全球第二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它在中国的电驱动部门负责人朱朝宏现在还记得,他与某家初创造车公司讨论电驱动系统配套时的情景。他问对方,你们要的电机配套输出传动比是多少?对方回答,你的建议呢?朱朝宏又问,电机具体的性能和效率曲线呢?对方回答,我们想和你们一起决定。重复几次后,朱朝宏有些疑惑,是谁在主导设计这辆车?这个项目到底有没有谱?

  传统汽车公司也想引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但迫于工会的强大压力,它们必须继续供养被机器人抢了工作的工人。类似的压力在中国同样存在。而创业公司在这方面包袱较轻。在车和家的工厂计划中,身兼数职的智能机器人被视为核心。

  徐简入职时有机会与董事长李斌交流。让徐简印象深刻的是,李斌一直在强调预期管理。“他说,我们一定会超过特斯拉,但不一定是现在,首先是要造出一辆好车。”

  要节约时间,只能放权,对于自己没有积累的汽车部件尽可能使用成熟可靠的产品,缩短研发周期。要知道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根据那份技术定义研发一个产品要两年多,新公司们等不起,它们要的就是“交钥匙式”的解决方案。

  徐简的同事大都来自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他们中不少原本已经是技术管理者,但到了蔚来汽车,他们重新开始建模、测试,做具体研发。虽然有点虚,但徐简觉得,创业公司之所以敢说能让研发提速,确实是工作氛围在发挥作用:“大家就是很想造辆好车。”听上去有些讽刺,这本是汽车制造商应有的工程师文化。只不过,如今已变成庞大官僚组织的汽车公司多少失去了这种活力。

  另一个让他在意的细节是,在蔚来汽车的内部文档里,没有supplier(供应商)这个词,只有partner(合作伙伴)。

  除了文化,新兴造车公司还有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优势——它们没有人力的包袱。除了产品,特斯拉的全自动智能工厂是它的重要法宝。普通人在那部描绘特斯拉工厂的纪录片里看到的是酷炫的机器人,而通用、福特们看到的是极低的人力成本,这让它们羡慕不已。

  进入蔚来汽车不到半年,徐简已经把公司附近购物中心里的餐厅基本都摸熟了。与在传统汽车公司能准时上下班不同,蔚来汽车的工程师经常加班。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