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环保网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与国家五年发展计划相衔接,截至目前主要奏出了四部曲:“十五”科技先行先试、“十一五”搭平台建体系、“十二五”给激励促普及和“十三五”由倡导到强制。住建部也要求对执行绿建标准项目,审图机构应当审查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自2014年6月起每季度上报针对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项目的实施情况,于2015年10月21日发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进行改革,实施本地化与市场化。至此,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强制图审与自愿标识的新常态管理体系。
截至2015年12月底[1],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3979项,其中设计标识3775项,运行标识204项。
1.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目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强制图审与自愿标识的新常态管理体系。并且,随着绿色建筑数量出现规模化增长,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均得以同步发展。在此期间,众多业内人士指出,量体裁衣作为实现绿色建筑实效最大化的技术手段,应根据项目场地状况、功能需求不同,追求技术的匹配性和系统性。
2.机遇与挑战
图3为绿色建筑星级、对象及标识类型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数量规模化增长,其中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同步发展,一、二星级项目合计占据八成。设计标识数量比例达到94.9%,运行标识项目比例仅5.1%。
目前北京、上海、重庆、安徽、吉林、广州、长沙、武汉等省市已出台绿色建筑强制实施方案。江苏、浙江等省市已通过人大立法,颁布了绿色建筑相关条例。
给激励促普及:为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于2004年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每两年),启动了“双百工程”,并于2008年开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为激励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于2012年颁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167]),起到了很好的市场推动作用。
绿色建筑量体裁衣 监督制度加速良性发展
由倡导到强制:2013年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国办发[2013]1号)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行动计划”要求,至2015年末,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以上;2014年起,政府投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院馆等)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14.3)中明确提出,至2020年末,城镇新建建筑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014年起住建部开设实施绿色建筑年度大检查,随后28个省市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强制性发展目标,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进入“社会共识、规模发展、产业培育、全面推进”的高速发展新常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