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盘点引爆智能制造产业的八大热点 2020年有望超过3万亿
●服务机器人方面,现阶段以扫地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及医疗看护机器人等支撑整体市场。
目前已经有大量内容公司投入VR内容的开发制作,预计2016年VR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得到质的提升,基于这些内容,VR设备的普及率和活跃率将得到坚实保障。产品方面,尽管当前VR一体机难以兼顾轻便与性能,且价格较高,最不成熟,但用户沉浸感较好,消费级市场形成后,未来有望成为主流。
无人机迅猛发展主要原因:
虚拟现实
●我国智能物流行业呈现出一个充分竞争的态势,市场上主要的上一定规模的物流系统集成服务商有20多家。
人工智能
2018年市场规模或超过200亿元
●就智能物流装备而言,目前内资厂商仍然停留在设备供应商或系统分包商的阶段,单体规模都较小。
●三是需求将爆发。无人机民用领域广泛,其潜在市场需求不亚于军用无人机,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尚处于成长期,民用专业级无人机处于需求爆发前期,未来民用无人机将迎来“井喷”时期;
机器人应用正在扩展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3D打印、农业、装配、建筑、电子、物流和仓储、生产制造、医药、采矿以及运输等很多其它行业。让机器人得以快速推广的原因之一是,在某个行业中的机器人设计革新以及终端执行器方面的应用经验,能够很容易被其它行业采用。
●此外,部分国家地区农业人口高龄化日益严重,因此也会带动农业机器人的增长需求。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2025和203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增长前景诱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人民币。
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变革,投资机会较多。目前国际巨头在人工智能技术上还没有完全形成垄断,我国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不算落后,对于我国来说是个绝好的发展机会,再加上我国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不断产生新的突破,未来人工智能将呈现跨越式增长。
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原因:
分享到:
接下来内资厂商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硬件精益制造水平和软件性能,提高产能稳定性,未来快递等价格敏感性行业智能装备需求激增将为价格优势显著的内资厂商打开成长空间,经过一段时间集成经验积累加上对我国行业企业更为熟悉的本土化优势,我们相信未来内资企业在一些应用领域将能成长为系统集成商并通过兼并收购不断做大做强。
●国外3D打印相关技术专利陆续到期,为我国发展3D打印提供一定的技术便利;
●另一方面因为人口老化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由于人口老化带来的劳动力老化以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方面的人才短缺将对经济造成冲击,随着人口不断老化,机器人替代人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受到全球范围内下游应用需求迫切倒逼和上游技术基础成型的推动,近年来人工智能赢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期。
●从市场份额来看,国外厂商约占据三分之二的份额,国内企业则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巨头。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为智能家居普及提供了重要基础。
国内VR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虽然2015年仅为15.4亿元,但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虚拟现实有望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个人机交互入口,市场潜力无可估量,目前硬件销售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随着下游内容开发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其盈利模式将逐渐多样化,未来盈利空间大。
汽车工业仍为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户。现阶段汽车工业制造厂商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用户,未来工业机器人主要需求也仍在汽车工业。因此,汽车工业使用机器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016年3月28日,阿里旗下菜鸟网络宣布融资10亿元,联合物流合作伙伴组成菜鸟联盟,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加速行业在智能物流领域的竞争。
3D打印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代表技术,在“中国制造2025”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背景介绍、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等重要段落,并融入到推动智能制造的主线。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
从整车制造视角看,除运动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ADAS和GPS等可以延用传统车辆制造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技术以外,其他大部分无人驾驶技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多主体包括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技术提供商等联合研发、生产,涉及的产业链较长,目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在我国市场均没有成熟产品。
智能制造产业投资主要沿着四大方向: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语音识别、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科技成果已进入广泛的实际应用。2014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猛增54%,2014年我国智能语音交互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指纹、人脸、虹膜识别等产业规模达100亿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智能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
快递业务爆发式增长,企业盈利微薄,效率提升迫在眉睫。2011-2015快递业务量CAGR超过50%,2015年全年快递业务量约1200亿件。快递行业为人力密集型产业,快递行业人力成本占比超过40%、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盈利空间受到压制。快递物流自动化是降本增效的突破口,且行业具备自动化改造的客观基础。
2020年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元年,并从此进入爆发增长期。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约20万辆,有望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2035年将达到约1100万辆,届时无人驾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5000万辆,其中北美市场上的份额将达到29%,中国为24%,西欧为20%。
随着消费级产品陆续推出以及随之而来的媒体宣传,消费者对VR产业的认知度逐渐提升,扩大了潜在用户群体规模。虚拟现实产业链初具规模,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有企业布局,产业配套也已经基本完成,将有力地支持虚拟现实行业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