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国贸酝领陈宏庆:建筑智能公司为何难做大(图)
“不管是主板上市的公司还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规模都不大”。以10亿规模计,目前建筑智能化领域达到这一量级的企业寥寥可数。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2014年年中,住建部发布公告,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这一新版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被认为比06版“要求更严格、内容更广泛”。这一标准已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为数众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建筑智能化产业。
如果从2006年的旧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算起,中国推行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发展已经有十年时间。政策不断接力,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年初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而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建筑智能化领域是一个几万亿的市场”,江苏国贸酝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贸酝领”)董事长陈宏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但他同时表示“这同样是一个‘大市场小企业’的格局,(建筑智能化产业)里面的企业都不大。”国贸蕴领是一家注册于苏州工业园区,专注于绿色智能建筑咨询、设计研发和工程施工的智能建筑整体方案解决商。
产品的非标准化导致建筑智能产业公司在跨区域推广过程中成本巨大。中国的建筑智能化产业仍然是一个区域上“割据的市场”。行业特性决定了“这是一个靠核心人员撬动的市场”,陈宏庆表示“走出去成本很高”,“除非把核心员工都空降到新的区域市场,否则没办法复制成功经验”。
国贸酝领目前主要业务集中于苏州区域。“企业能做的是将项目做深做透,除了设计、施工外,还可以将运维这一块拿下,把项目沉淀下来,保证永续收入”。
市场割据,另外一个潜在的原因是许多项目来自于政府及公共设施智能化需求。在中国自上而下推动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公共建筑设施的智能化需求更早启动。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从美国的例子来看,智能化同样在政府、公共设施等领域推广较好,这类项目相比个人需求体量更大。 对于跨区域的公司,想要打通关系,拿下市政项目显然并非易事。
建筑是最大的终端用能部门。国际能源署指出,建筑能耗占世界终端能耗总量的35%。这一领域被认为节能潜力巨大。
智慧城市轰轰烈烈地推行了数年,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发展仍是泥沙俱下,群龙无首。
智慧城市轰轰烈烈地推行了数年,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发展仍是泥沙俱下,群龙无首。2014年年中,住建部发布公告,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这一新版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