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谢邀,智能家居简单说就是计算机直接为你提供符合你喜好的家庭环
个人观点,智能家居发展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控制阶段、服务阶段、智能阶段举几个例子:你回家用控制终端打开空调、电视、拉上窗帘、烧壶热水...这是控制你下班前在手机应用说一句“准备回家”,家里空调提前开放、净化器开始过滤空气、厨房开始煲汤...这是服务。
你下班坐进车里,说一句“回家”,于是各种设备纷纷与家里的控制系统通讯——车:家里的醒醒,boss要回家了,刚查智能交通论文摘要了路况,大概四十分钟,做好准备手表:主人脉搏有点快,可能上班累着了,准备点清淡食谱吧眼镜:别听那个瞎子的,这孙子带了个小蜜回家,心跳快正常,准备浪漫晚餐吧,看看tt还有没有,没有赶紧下单。
车:这货审美越来越差了,这个至少140斤呢,我都有点跑偏了,你下单的时候顺便给我约个四轮定位...这是智能————————————————————控制阶段:早期的智能家居可以看作是工业自控技术与家电产品结合的产物,即通过各种控制终端遥控、设置各种设备,提出这个概念的多是家电或自控厂商,特点是局限于本地控制,“智能”方面以用户设定结合预设方案为主,通过传感设备实现有限的对环境自动反应能力。
服务阶段:着互联网、云智能交通论文摘要服务、物联网、无线技术、传感技术、智能设备的发展,智能家居的范围和内容开始延伸,从本地开始走向远端控制,设备范围也从家电逐步扩展,穿戴设备、监控设备都开始进入智能家居范畴,随着设备和功能的日趋复杂,集中控制和智能解决方案就成为智能家居的一个重点,系统对“智能”的要求开始逐步提高,毕竟家居领域和自控领域客户群不同,必须提供简单化的操作,举个例子,如今一个温度控制方案可能得控制空调、电扇、门窗、窗帘、采暖、太阳能板...这就需要系统根据用户喜好直接提供一定模式选择,运算和选择由计算机完成(如为保持一定温度是开空调还是开窗户?外面有雾霾吗?哪个方案节能?要不要考虑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呢?)。
这还仅仅是智能交通论文摘要温度控制,类似的还有娱乐方案、节能方案、安防方案...,在这些方案之上还可能有整体解决方案互联网的发展给智能家居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智能家居的控制端和信息来源逐步移向互联网(看见过冰箱自己下单买鸡蛋的案例),而这个领域超出了传统家电厂商控制范围,随着互联网厂商生态圈概念的建立,大量互联网厂商开始跨界,一些传统家电厂商面临被挤入下游产品提供商的危险,互联网厂商凭借互联网庞大的用户群、信息整合优势和营销策略,通过研发、合作、甚至贴牌在抢占智能家居领域的高端(也是利润最丰厚的)市场,如国外的苹果、谷歌,国内的小米、乐视...
智能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技术兴起,给智能家居智能交通论文摘要领域带来了又一轮冲击,通过机器学习,智能家居可以逐步体现出“智能”的一面(如人脸识别、动作捕捉技术在安防方案中的运用),而通过大量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智能家居的服务商可以不断优化各种解决方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给每个终端用户更新,这是基于本地控制的传统智能家居方案做不到的。
那么智能家居目前的问题是什么?首先,标准问题,无论是智能家居还是物联网,如今都还没有统一标准,各厂商标准不统一,设备不通用,这是目前制约智能家居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为什么很多厂商选择自己打造一个完整生态圈的原因,比如过去格力就造空调,长虹产电视,即使海尔产品多也就是冰箱洗衣机空调,不出手机腕表投影仪摄像头吧,但在智能家居领域智能交通论文摘要这就是个问题了,不同厂商设备无法统一控制意味着智能家居方案无法落实,因此小米恨不能把所有家电都出一遍,虽然每个产品都未必是技术领先的,但体系上比单一厂商有优势。
其次,复杂的功能和简单的用户操作方式之间的矛盾,这个前面说了再次,真正的“智能”要求有强力运营商支持,这里的运营不是指维修,而是前文所说的云端数据采集、分析、推送,传统厂商如果不向运营商转型,早晚会失去主导权沦为设备提供商。
最后,智能家居的趋势不可逆转,但过程中不可避免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的认知问题,法律和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