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全省首个智能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启动运行
本报讯(通讯员孙奎)说起拥堵,上班族们曾调侃地说,“不是在堵车,就是在去堵车的路上。”交通拥堵几乎成了难以治愈的“城市病”。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大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探索建立全省首个智能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并于1月7日正式启动运行。大同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史水鸿,省公安厅交管局指挥中心主任吕凤东,广东振业优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科参加仪式并讲话,大同市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卫安运,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相关专家和市委政法委、交警支队领导参加揭牌仪式。
近年来,随着大同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呈爆发式增长,主城区交通拥堵形势日益严峻。为缓解拥堵现状,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在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大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省率先行动,引入国内交通治堵龙头企业广东振业优控,共同建设交通信号配时中心,通过建立健全信号配时工作机制,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信号优化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同时提升交通信号控制应用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
大同市交通信号配时中心作为城市交通治堵的大脑和核心管理中枢,将围绕“主动治堵、精准治堵、根源治堵、智库治堵、阳光治堵”五个目标开展治堵相关工作。它以信号配时为核心,内容涵盖信号配时优化、交通组织设计、交通运行评价、交通舆情管理等综合交管业务。采用“1+3+5”的服务模式,形成交通治堵工作“需求提出—分析研判—发现问题—优化解决—效果评价—跟踪反馈”的管理闭环,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控交通信号,有效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环境。
“1+3+5”的服务模式:1是指一个中心化运营;3是指三种方式支撑,包括专业驻场服务团队、远程专家技术支持、互联网数据平台支撑;5是指五个管理要素,包括数据规范、工作机制、专业团队、信号配时软件工具、运营管理软件工具。
和传统的公安交管指挥中心相比,智能交通信号配时中心更侧重于路面资源的调配,它相当于城市缓堵保畅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具有高度时效性、精准性的信号配时工作机制,合理配置工作岗位和专业人员统筹整合交通信号配时,相关软件、硬件实现交通信号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管控,实现远程智能化控制红绿灯信号,从而更加科学地配置时间资源,更加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环境,保障市民安全畅通出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