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2020-2024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分析预测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如近年在通信行业中新兴的蓝牙技术配合网络电器和计算机业的发展,形成全新的通信和控制系统。网络中的宽带技术、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建筑提供崭新的平台。以太网宽带接入网为中国建设宽带接入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舞台,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处于世界上领先地位。通过宽带接入网技术为住宅拥有和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可扩展的,同时能支持开放服务的平台。
为考虑智能建筑在环保、节能、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智能建筑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智能建筑。
随着我国建筑业整体竣工面积的稳定,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智能化建筑工程实施面积持续增长,2012年时,仅为32.13亿平方米,其中60%以上是低水平的存量建筑改造面积,附加值相对较低。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近几年随着我国智能建筑的持续发展,新建的智能建筑面积显著上升,同时存量建筑改造加速,建筑智能化工程建筑面积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达到了61.75亿平方米。
根据我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表明未来几年国家将继续倡导和推广建筑的节能化、生态化、绿色化。以上政策和措施将通过新技术、新系统设备、新材料以及设计和评价标准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具体实现。因此,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力的推动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4537.5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9215.98亿元。其中改造市场规模占比为35.18%;新建市场规模占比为64.82%。
《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加强技术攻关,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现代工艺制造等一批核心技术。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探索适用于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新型组织方式、流程和管理模式。
新型的供暖系统,如家用燃气炉、电热采暖技术,新型效果的空调技术,如蓄冰制冷、热泵技术、小型中央空调等为智能建筑营造舒适的环境。
三、智能建筑向居民住宅、社区发展,智能住宅、数字社区等概念迅速兴起
智能建筑发展不仅局限于原来的智能大厦基础之上了,随着住宅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市场对智能化技术需求的日益加深,智能住宅在中国呈现飞速发展的势头。
2019年中国智能建筑市场规模
图表 2012-2019年中国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面积
《指导意见》强调,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产业基础、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建筑安全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环境保护效应显著。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引领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和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智能建筑。如神经网络芯片和模糊芯片用于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应用专家系统对设备进行监测、预维护和故障诊断分析。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智能大厦的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水平。
在节能建筑中除墙体、屋面、门窗设计合理,材料具备环保节能外,还可利用智能化系统监控暖通、光照、设备等系统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