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从典范走向幻灭:谷歌 13 亿元的智慧城市梦
再比如,获取同意的方式甚至比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点击同意」更间接。公司将自己开发的一些标志将张贴在某个区域,以使居民,工人,访客,儿童或任何人知道他们正在受到何种设备以及目的的监视。按照这个逻辑,拒绝被监视的唯一方法就是你不存在于这个地方。
亚洲国家更加活跃。新加坡正在使用传感器项目了解人们的能源使用和废物产量,也在考虑在城市中部署强制性 GPS 系统实时追踪道路上的车辆。
但唯一能确定的是,最后的结果,往往会脱离最初的本意,荒腔走板。
「数据运营并不是简单的采集和倒卖数据,而会作为未来城市的基本运行逻辑,融入城市的血脉。去掉了这个主线以后,方案变得平庸不说,这个失去了初心的项目能不能成立都成了问题。」资深智慧城市专家王鹏在一篇文章中分析指出。
城市与手机、平板不同,其智能化不仅是技术和钱的问题,更涉及一系列基础设施、法规政策、复杂社会关系、政治利益甚至大众观念的角力。
为了中标,文字可以充分描绘未来愿景,但是,技术畅想如何与眼下的实施相衔接,是所有未来城市项目面临的挑战。
「当您将 Alexa 放在家里或将电子设备连接到在线帐户时,您可以说您同意。」CCLA 执行董事迈克尔·布莱恩特(Michael Bryant)曾批评道,「从多伦多的一个街区步行到下一个街区时,要说您同意,是另一回事。」
公司不会对社区生产的数据商业化,赚钱的方式主要是分享税收以及开发费用。比如,「有权……在整个地理区域中享有土地价值上涨的份额……在所有土地上均享有开发商费用和增量税收的份额」。在宣布退出项目之前,公司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
但是,被忽视或者低估的,往往是复杂的非技术因素,这恐怕也是 Sidewalk 当年过于自信的那部分。
除了部署大量传感器来追踪空气质量、免费停车位和公共场所的垃圾桶数量等,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也涉足了超级街区的理念——限制小城区内交通速度和交通流量,优先考虑市民们骑自行车和行人们的移动。
四、虽英雄云集,但皆为序章
一开始,项目像是一块未经打磨的原石,在多重外界力量的作用下,人们逐渐难以预测其最终命运,究竟会落地成当初的模样,还是一块连观赏性都不具备的烂尾。
当地市民甚至发现该计划似乎并没有像开始时所承诺的那样,将公民置于数字创新设计过程的中心。规划书关键词频率显示,「数据」远比「人」要靠前,被视为隐含偏见。
项目数据信托首席专家和顾问 Ann Cavoukian 曾敦促公司禁止这么做,结果遭拒绝。「我想象我们要创建一个智慧的隐私城市,而不是一个智慧的监视城市。」Cavoukian 在辞职信中写道。
与此同时又婉转表示,不确定还能否从这个项目上获得盈利。
再比如,绝不会将个人数据出售给第三方或将其用于广告宣传,并且它将在收集个人数据时寻求通知个人。
技术难度高,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类似谷歌这样的智慧城市项目,全球还有不少。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Sidewalk Labs 在规划书中明确「放弃不直接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收入来源」,包括「数据商品化」和「寻求减税」的做法,无异于「挥刀自宫」。
韩国打造出有史最大理想之城——韩国松岛。中国雄安新区,也引发世人瞩目。
多次博弈的结果是,Sidewalk Labs 不断妥协,以致于最后招架不住。
,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属于谁?公司企业还是城市?谁来运营和管理?商业模式是什么?我们的钱掏得是否合理?比如,需要监管框架来监督新技术和数据的使用,这将增加监管和行政负担,提高了战略落实的复杂性。
如果公司想分析码头区的行人模式,它会使用激光雷达设备来探测物体,或者是分辨率很低的相机,或者是只对行人计数但并不采集图像的设备。
真正大手笔还是要属沙特王储 Mohammed bin Salman 宣布启动的红海沿岸计划城市项目 Neom,连孙正义都在为他们站台。
公司还打算建立第三方独立机构来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利用。在数据存储上,Sidewalk Labs 也同意所有个人信息都将存储在加拿大。
比如,SideWalk 搜集所有数据从源头处就不会匿名。如果没有匿名化,一个人的活动可以通过多个来源和不同的数据库联系起来,跟踪他一天的活动。
另外,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通常成本较高回报不确定、投资回收期较长,很难确保前期资金。
特别是,规划里的一些技术还只是概念。「这个工具还不存在,」Sidewalk Labs 首席策略官 Rit Aggarwala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我们需要打造它,因为目前市面上最好的工具很贵,很慢,且分析结果非常粗糙。」
例如,该公司内部的 Sense Lab 正在开发一种摄像机系统,可以将监视录像带压缩成一系列模糊的轮廓。
这些综合作用、最终导致 SideWalk 退出的因素,多半也会对世界上其他智慧城市项目构成挑战(中国可能是个例外)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机器之能」
作为回应,Sidewalk Labs 发布了「负责任的数据使用框架」,明确表达了在数据收集,数据使用和数字治理方面的观点。
不过,大部分智能城市项目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很多项目甚至只是空有其名。水岸项目被放弃始末,也充分展现出智慧城市落地背后的复杂与艰难。
比如,将数据捕获限制在整个城市的「最低限度」,只搜集解决现有问题所需的数据。
但是,市民并不买账。
虽然大家都想知道公司怎么赚钱,但是,大多数智能解决方案较为新颖,商业模式也尚未经过事实检验。「如果说,我们百分之百地相信,通过这个项目,可以确切地知道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那是不准确的。」Sidewalk Labs 首席策略官 Rit Aggarwala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
与此同时,公民和利益相关者更容易关切自身利益,无论是对数据治理的透明化要求甚至是提前被告知盈利方式,观念都会构成项目推进最为挑战的部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