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新基建下的智慧物流:数字底座构成基础,自动驾驶形成闭环
一、伴随电商而起的快递只是智慧物流的A面
物流行业中,除了G7投资了嬴彻科技之外,另外一个物流巨头满帮也投资了自动驾驶研发公司智加科技,根据满帮的规划,自动驾驶车辆未来要占到1/3,满帮还要自己组建自动驾驶重卡车队,自己运营。
G7的做法是通过经营服务平台和资产服务平台这两个平台引擎来解决上述问题。
菜鸟网络2019年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全年物流总费用折合美金在1.75万亿美元,这个数据也超过了美国全年物流总费用的1.49万亿美元。
其次,从痛点出发,构建连接管理与运营的平台引擎。
谈到物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由顺丰和“四通一达”这些快递企业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的“投送”能力。从2013年日均业务量刚刚突破3000万件,到2016年全行业1天可送1亿个包裹,再到2018年天猫双11物流订单超过10亿。以快递为代表的智慧物流已经跑的足够快,足够远。这是不是说明我国的智慧物流伴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不需要再搞“新基建”了呢?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行业并不在“新基建”所锚定的7大领域(5G、特高压、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之内,如何与这7大领域产生关联,通过本行业的“新基建”完成产业升级,成为破局的关键。
无论是电商巨头还是物流企业都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还需加上自动驾驶。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G7提供核心场景和数据能力,普洛斯作为亚洲最大的物流仓库提供商和服务商,提供资金支持和业务协同,嬴彻实现车规级自动驾驶卡车量产后,进而推出“技术+运营”端到端的商业模式。
50万亿(注),现今人人都想搭上“新基建”这辆快车。
最后,从体验出发,构建贯穿全场景的物流应用。
目前G7及嬴彻通过向物流车队提供“数字货舱”(挂车)及“L1级别重型卡车”的租赁服务,已经实现了“按流量(公里数)付费”的资产服务化模式的市场落地。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其实从卡车自动驾驶赛道的玩家背景即可看出,在自动驾驶研发这项既需要场景支持,又需要数据喂养的长跑中,规模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行业竞争格局的走势。
前者解决车队加油、ETC金融服务、工资、税金、运费结算,甚至后市场的轮胎、润滑油等车队运营一系列日常高频需求的问题;后者给物流企业带来成本结构的改变,以前需要自持车队,如今采用运力租赁的方式,使资产由重变轻,人力成本下降,带来的是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
以上,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看到,中国物流行业在B2C领域的A面与B2B领域的B面之间的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首先,从场景出发,构建产业链条的数字化底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快递行业之所以远远跑在传统物流的前面,其很大原因在于电商巨头们对快递行业的“收编”,一定程度来说,快递并不只是物流行业的一部分,更多的是电商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
总结:在“新基建”和自动驾驶的“改造”下,物流企业或将完成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的转变,物流行业也将进入到一个更快、更准时、更安全的新时代。
事实上,关于智慧物流的探索,中国的玩家们一直在努力,针对效率、管理和安全这三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行业中都有大量对应的解决方案,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的原因在于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物流基建思路。
事实上,物流行业中有部分App应用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如果将视野放的更广一些,在数字底座和平台引擎的基础上,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应有基于各自场景的SaaS应用。
总之,司机跑一趟活的全程需求,均可以通过一个应用(平台)来实现。
三、自动驾驶,补足智慧物流“新基建”的最后一环
从满足物流企业和车队老板降本增效这两个最核心需求来看,需要这些数据在内部管理与外部运营这两个领域的各个场景中流转,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效率,这时我们需要一个连接管理和运营、兼容数字底座和应用的平台引擎,也就是智慧物流的PaaS。
阿里、京东、苏宁乃至顺丰都在自动驾驶赛道竞逐很长一段时间了,像阿里菜鸟的末端配送无人车“小G”已经经过了多次迭代,还与一汽解放联手发布了自动驾驶卡车“公路高铁”;京东的无人配送小车多次曝光;苏宁物流也曾在2018年先后推出过无人配送小车“卧龙一号”和无人重卡“兴龙一号”。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4月29日,有媒体报道,货运自动驾驶企业嬴彻科技宣布已完成1亿美金融资。嬴彻科技的此轮投资中,老股东G7和普洛斯继续跟进。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