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数字赋能为城市治理智慧化提供持久新动能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对杭州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考察调研,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部署了“八八战略”,还提出建设“数字浙江”,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信息化发展的翅膀。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此后,建设“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也列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是一场提前到来的检验和洗礼,公共健康安全考验着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丈量着城市治理的温度和精度。
疫情防控期间,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信息搜集、反馈处理、实时监控等应急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疫情前期的排查,疫情中期的“智控”,到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社会复苏发展,精准化、智慧化贯穿始终,体现了数字赋能的重要地位,也交出了信息技术同城市治理的“结合答卷”。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浙江省明确以“一图一码一指数”为抓手,形成精密智控机制,让该静的静下来、该动的动起来,实现“动静结合”,防控、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在境内疫情平稳、境外疫情加剧蔓延的后疫情时期,实行机制“再升级”,完善形成“一库一码一平台一指数”防境外输入精密智控体系。因时制宜、因时而动是数字技术赋予的城市治理弹性空间,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意。
因为疫情,城市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像一场哑剧,暗流汹涌却寂静无声;也因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城市治理的无限可能,催生了治理模式的变革,在“无声”之中孕育掷地有声的美好城市生活。“城市健康码”便利出行、“不见面”“不出门”事项无障碍办理、“城市大脑”实时“云监控”等一系列数字技术应用的背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变自上而下的城市治理为智能化、精准化的多元治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指出,在“数字中国”战略下,各城市都在用“数字”推动政务创新改革、促进社会综合治理、服务百姓民生,数字赋能成为城市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新引擎。
数字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离不开信息化系统和智能设备的支持。打破“数字鸿沟”就是打破生活的层层“高墙”、种种“桎梏”,将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建设与城市运营服务理念进行融合,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城市的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产生活等系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模式。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于一朝一夕、一点一滴的积累和进步,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仍面临个人信息保护、特定群体覆盖、技术支撑等问题,全面化、网络化、安全化、智能化的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希望就在不远的地方等待着,就像悄然怒放的春天已经来临,坚信我们熬过了至暗时刻,便会迎来城市发展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