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打造生態城市升級版和智慧城市創新版:中新天津生態城召開2020年工作會議
原標題:打造生態城市升級版和智慧城市創新版: 中新天津生態城召開2020年工作會議
五是改革創新釋放發展活力。法定機構改革堅持企業化管理,內設機構向招商引資、服務企業傾斜,一大批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干部走上管理崗位。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承接98項市級權力事項,優化再造審批流程,真正實現“生態城事、生態城辦”。探索創新社區治理改革,搭建“1+6”社區治理服務新體系,實現政治、法治、德治、自治和智治“五治”融合並舉。
(責編:唐心怡、王浩)
15日,中新天津生態城召開2020年工作會議。會議對生態城2019年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部署2020年重點任務。截至2019年底,生態城區內企業達8885家,人口突破10萬人,全年接待游客650萬人次,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
七是黨的建設持續走向深入。制定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指標體系,深入推進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專項治理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集中整治。圓滿完成基層黨組織改選換屆,基層黨組織建設更加堅強有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理想信念教育、技能競賽、聯誼交友、文體活動,將廣大職工群眾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
一是主導產業實現集群發展。出台科技創新促進辦法,制定創新載體規劃,阿裡巴巴結算總部、華為雲基地、國網瑞嘉、京東數字科技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落戶。聯合中電科技創建智慧科技示范區,與科大訊飛合力打造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區,智能科技產業形成聚集發展態勢。國家海洋博物館建成開放,在全市率先推出購房補貼和工作津貼,搭建全方位人才政策體系,形成“綜合成本低、服務效率高、法治環境好、城市環境美”的優良營商環境。
2020年,生態城將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實施“生態城市升級版”和“智慧城市創新版”雙輪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國際合作示范區、綠色發展示范區、產城融合示范區、智慧城市示范區”,為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濱海新區創建“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記者 毛振華)
六是中新合作更加務實高效。中新兩國部委共同簽署落實框架合作備忘錄,積極推廣復制生態城發展經驗。組織發起可持續發展中小城市國際標准預提案,榮獲“全球可持續發展標准化示范城市”稱號。積極推動中部片區城市設計導則、中新友好公園等10項年度重點合作項目。
二是城市形象得到改善提升。城市主中心建設進入實質階段,全面推動中部片區、臨海新城、北部陸域、生態島片區開發建設。出台海綿城市建設工程設計與驗收評價標准,高標准打造精品片區。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成為國家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生態城市指標體系2.0升級版獲住建部正式批復,成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的重要依據。
三是智慧城市建設成為領軍先鋒。生態城嚴格按照“四個一”,即一個原則、一條主線、一個理念、一套指標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一個原則,就是“統籌規劃、統籌建設、統籌管理、統籌運維”,實現設施共建共享、數據共通共融﹔一條主線,就是“1+3+N”智慧城市建設主線,“1”是指智慧城市運營中心,“3”是指設施物聯、數據匯聚和用戶認証3個平台,“N”是指眾多服務群眾、企業和政府的智慧應用﹔一個理念,就是堅持“應用至上”,推出智慧圖書館、行人守護系統、智慧電梯等一批觸手可及的項目,全國首批商業運營智能公交車、首個智慧公交充電機器人投用,起步區實現5G全覆蓋﹔一套指標,就是編制涵蓋6大類30項指標的智慧城市指標體系,成為指導智慧城市發展的綱領。生態城已經成為世界智能大會永久展示基地,被工信部評為智慧城市典型地區,生態城智慧城市建設模式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案例”。
四是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搭建居民誠信管理系統,建立三級網格聯動機制,形成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堅持品牌化、集團化辦學,楓葉國際學校開工,濱海小外高中部、南開小學和3所幼兒園建成。濱海婦兒醫院正式開工建設,智慧醫療服務初顯成效,三級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城市商業配套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