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中国平安智慧城市:予城市以生命,与城市共成长
+
-
中国平安智慧城市:予城市以生命,与城市共成长2019-07-21 09:46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南海之滨,虎崖山下,“开山第一炮”如同春雷炸响神州,成为改革开放的启幕乐章。以此为起点,中国城市化这曲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奏响了四十年。
2019年7月19日,中国平安在蛇口举办了首届智慧生态大会, 围绕“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合奏了"构建智慧生态,善用科技力量,赋能美好时代"三个乐章,作为平安核心生态圈之一的智慧城市畅想了未来的城市。
三十一年前,平安诞生于改革开放试验田蛇口。三十一年后,平安在蛇口为四十年城市化交响乐谱写了一个科技乐章。平安在蛇口完成了一个历史轮回,而智慧城市的新征程,才刚刚拉开帷幕。
一、智慧城市浪潮
所谓“城者,盛民也”。早期的城市是百姓聚集并免于灾害和战乱的特定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现代城市在城市理念、城市功能、城市辐射力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住房短缺问题突出,广大农村地区更是遍地茅草屋,到处棚户房。在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后,中国城市化建设狂飙突进。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开发商风起云涌,成为时代聚光灯下的焦点人物。
而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大量人口涌入一二线城市,城市人口规模急剧膨胀,“城市病”相继而生,出行难、看病难、办事难、上学难……同时,城市系统复杂度提升、需求多样化程度提高,要求城市运转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精细。以城市政府为城市管理首批主体的传统治理模式与现有的城市规模形成巨大矛盾。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城市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能让人摆脱强制性和限制性”。城市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以人为本,有情怀、有温度地服务社会、服务市民。城市发展及管理亟需新模式。
所幸的是,时间没有让中国城市等待太久。当下,全球正迎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轮技术浪潮,创新科技将成为引导城市变革的动力。借助科技,城市资源更容易被有效的整合利用,从而实现城市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
新一轮城市变革大幕缓缓拉开。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
一场科技旋风席卷全球城市。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用新技术手段推动社会发展的理念迅速在全世界得到认同,并形成 “智慧城市”发展理念。2013年,我国设立了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引爆了智慧城市在中国的落地进程。
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欧洲、北美、日韩是智能城市的领先区域。从智能城市在建设数量上来说,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且已形成了长三角、 珠三角等多个智慧城市群。
二、平安智慧城市方法论
以2019年为分水岭,中国城市化上半场是速度,是钢铁水泥硬件的比拼,而下半场将是质量、技术与方案的较量,城市的下半场主角也将从城市开发商变成城市运营商。上半场是城市开发商野蛮生长,群雄逐鹿,而下半场的竞争格局注定只会是诸王之争。
智慧城市发展理念是新技术变革与城市发展新挑战的共同产物,其本质是用技术的手段赋能城市,重塑城市的发展模式。这决定了智慧城市运营商在技术、数据、场景、资金上具备足够的势能,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门槛可见一斑。
在智慧城市业界大热的是“PATH”(P-平安,A-阿里,T-腾讯,H-华为)。四家各有所长,阿里以电商起家,发挥其固有的互联网商业特性,以及强大的AI和数据处理能力;腾讯依靠固有的强大社交基因做“连接”;华为因硬件起家,帮助城市打造“神经系统”。
而与阿里腾讯专注流量、华为重视硬件的策略不同,平安更加专注服务。在三十一年的金融、医疗、养老等生态圈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叠加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三大核心技术,平安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全面的智慧城市方法论。
2018年8月21日,平安撰写的《平安智慧城市白皮书》正式发布,提出了一整套全面、体系化、有高度、可靠的方法论和解决方案。方案从“政府、市民、企业”这三大视角出发,助力打造满足国家、社会、民生需求的中国智慧城市标杆。
平安推出的国内首批“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及解决方案,即利用1套“智慧城市云”平台,集成平安全球领先的创新科技,有力支撑N个智慧城市板块,包括智慧政务、民政、财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医疗、房产、环保、养老等,用科技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平安的1+N”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重视顶层设计,明确战略目标,强调总体规划,有效地打破了信息孤岛的樊篱,确保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全面、有效、可落地。
图片来源:德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