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中国智能建筑突围之路——行业标准的完善
对于业内人士提出的这些建议,《规范》的主要编写人——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城市科技公司副总工赵晓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不过她表示,智能建筑行业中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设计标准、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等多项行业标准。此次《规范》将参照之前的智能建筑相关标准,尽量与之前出台的标准在内容上保持一致;此外,标准规范是基本的法规,编制组将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总体框架下明确具体规则,做到总体框架比较宽松,具体实施中要求很精细,把握好中间的“度”,对实际工作人员有很强的指导性,避免在业内引起争议。
慧聪智能家居网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智能建筑理念,智能建筑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升温。智能建筑搭上建筑业高速发展的顺风车,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全面开花。然而,就在智能建筑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之时,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不完善、检测不充分、通讯不兼容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
据有关单位对楼宇自控系统调查发现,建成的楼宇自控系统,正常工作并起作用的项目不足50%;部分项目运行不正常或系统不能开通使用,因无人修复而废弃。造成上述原因与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起步较晚,整体发展不成熟,工程建设水平和质量有着很大的关联,但是抛开这些表面的东西,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标准缺失,智能化系统的规划建设缺乏统一的、有效执行的标准规范,致使智能建筑行业内产品兼容性、互换性差、自控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加之开发商又对设计方、集成商、供应商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使不少智能化设备在无测试、无规范、无标准情况下验收,从而限制了我国智能建筑技术及行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杨静
接口、节能等问题备受关注
正当大家沉浸在对标准即将编写、行业面貌会出现明显改观的美好憧憬之时,还有一部分业内人士也对现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出现的细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北京国安电气总公司副总工董玉安认为,现在大家比较关心楼宇工程的接口问题,因为在建筑自动化系统中涉及的专业很多,各种软硬接口形式不一样,《规范》中应该对这些接口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一定要开放协议、开放数据库、具有强制性,最终把建筑机电设备的管理集成到一个软件平台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推广中心副主任毛剑瑛建议《规范》中的建筑监控系统与暖通空调专业、装饰装修专业、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等其他专业进行明确的界面划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长任庆昌认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应当提出与节能减排指标挂钩的性能要求,及时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进行诊断,找出影响节能减排的薄弱环节。
智能化、数字化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一个具体体现。在我国,智能建筑产业需求日益增强,市场规模巨大,但正是由于标准的欠缺,影响了行业发展,因此,根据目前行业状况迫切需要一系列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来规范和推动整个产业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
目前智能建筑领域已颁布了一系列国家、行业标准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总体上,相关标准对行业的规划、设计、实施及工程质量保证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存的国家标准与各行业及地方标准的体系仍不完善,缺乏统一性,给标准的管理、实施和宣贯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智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