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共建智慧城市 同创美好时代
10月22日,“2018田汉戏剧周”在长沙县星沙田汉实验剧场圆满落幕。一周时间内,来自山西、四川、青海和吉林等省份19个剧种的近40个节目、约50位演员在这里激情演出。剧场566个座位天天爆满,惠及群众3500人。
除了戏剧爱好者,剧场周围平地上,每晚跳广场舞的、玩健身设备的居民们欢笑如常。这么多人进进出出,场馆干净整洁,户外清洁有序,气氛祥和,全国各地的演员和评审专家对长沙县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李治聂永琦常硕罗展
人们来到城市生活,是想让生活更美好。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
长沙县就经历了这样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年来飞速发展、全面提升的建设过程。把县城建设成智慧城市,抓好管理和服务,长沙县一直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科技让城市更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右拐弯、前进、向上……”技术人员点击鼠标,电脑屏幕上显示地下黑洞不同画面,市政工人记录下水井管道中的问题。短短10分钟,管道机器人在地下直径1米的主管道和0.5米的支管道中走了一圈,发现了管道裂缝等人工都难找的问题。有了精准定位,工作人员下井清淤变得更轻松。
管道机器人帮助勘察地下管网,这是长沙县市政工作的日常场景。通过遥控机器人,代替人工进入排水管道,远程电视成像,全面而精细地检查下水井及管道实时状况,管道变形、破裂、渗水等问题一目了然,而且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除了地下管网,长沙县的市政管理平台能24小时进行市政维护监管和防汛排涝监控。“系统连接了全城40路防汛监控摄像头,都能实现360度无死角实时查看。下雨时,可随时显示水情、雨情等实时信息。”市政部门负责人介绍。
星沙城区17个地下涵洞、15个地下人行通道、5个易堵点、1个主要排水箱涵、4个海绵城市调蓄池塘实施智能自动化监控管理,提高城市内涝的防范与处置能力,在应对去年的特大洪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星沙城区没有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积水,彻底改变了“看海”的尴尬。
市政管理平台结合互联网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实现了随时随地查询工作状态、查找业务档案、办理业务工作、互联共享信息“四大功能”。
在长沙县,人人都是市容监督员。只要看见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市民就可以拿起手机举报。自“拒绝不文明我们在行动”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有奖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市民积极参与活动,每个月有一千多条信息。根据随手拍的数量和质量,长沙县每半年选出数名文明监督员,每人奖励1000元。市民随手拍下线索,上传到微信平台,后台第一时间处置。与此同时,100多名信息采集员分布在大街小巷划定的网格中,随时将工地围挡占道、广告不规范等信息发到工作APP上。
数字技术加人工传递信息,长沙县数字化城管年均案件受理量已突破10万件,结案率已由运行之初的不到50%提升到了90%以上,案件类型涉及到17个大类、191个小类,区域覆盖由主城区3个街道扩展至8个镇街,逐步实现了管理区域精确化、上报内容数字化、问题处置精细化、日常监管长效化的目标。
有强大的现代科技系统为基础,长沙县的道路交通整治、城市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城市防汛工作推进精准有效,城市管理由粗放型、经验式管理向集约型、科技化的“智慧城管”之路转型升级。
如针对停车乱和停车难问题,长沙县精准施策,除在学校、医院等坪地下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以外,现代化的智能立体停车库已不是新鲜事。智能化停车系统自动识别车牌,节约资源、方便高效。
民生立县背景下的城市管理实践
自“十二五”起,长沙县坚持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保的并轨运行,基本构建了全域覆盖的公共服务网和民生保障网。近年来,在“民生立县”战略指引下,城市管理与服务更是在硬件、软件上都有了全面提升。
仅去年,长沙县政府就安排城市管理项目建设资金近6亿元(含PPP项目),增加城区绿地面积70余公顷,新建湘郡、湘绣、中南、银杏园、金茂、望仙6个公园、林荫道路5条、林荫广场8个;改善了16个社区的人居环境,硬化社会道路出入口15处,新建站厕3座、改造54座,新装79套垃圾站除臭设备,安装果皮桶1600余个;对星沙城区和黄花机场“一点三线”进行景观亮化提质,安装“中国结”灯饰1875套(3750盏)、其他灯饰10万余套。
每到入夜时分,星沙大道、开元路及县政府周边灯火辉煌,使星沙充满了现代化城市的气息。作为文明创建示范街区,星沙大道示范段实施车行道、人行道、绿化、立面、管网、景观亮化等综合提质改造,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区品质有了很大提升。
位于长沙县湘龙街道的湘润社区,原来道路凹凸不平,车辆乱停乱放,社区基础设施破旧。“去年社区通过提质提档工作,修建了公园,现在我们出门就可以散步,还有文化活动可以参加。”居民何阿姨高兴地说。2016年以来,长沙县全面实施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计划。共计投资14.64亿元,以完善社区基础配套、提升社区环境品质、优化社区公共服务、夯实社区基层组织、创新社区现代治理为重点,从基层党建、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谐稳定四大方面对全县4个街道的35个社区进行了全面提质提档。今年,县政府安排社区提质提档人居环境改善项目资金达到2.69亿元。
长沙县围绕“提品质、亮品牌、强素质”的思路,不仅对旧城区后街进行全面改造,新建停车位万余个,还对旧城区立面进行全面改造,统一实行了平顶改坡顶,统一了广告、护窗、空调机位设置。中南、景星等社区先后完成了公园改造,改造后的公园新增了演艺舞台、篮球场等配套设施,居民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社区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均达到环保要求。今天的县城,几乎每个街道、社区都有自己的公园。
社区提质提档工作助推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居民、驻区企业等多方参与,形成了多社区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局面。如金茂路社区打造“孝”文化公园,让人们在休闲中受到熏陶;湘绣社区在辖区内推行“夕阳红护学队”“小小城管队”等多个品牌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了不少便民服务;凉塘路社区结合“一圈两场三道”工作,着力构建居民“15分钟生活圈”。所有提质提档小区推进智慧社区、天网补盲工程建设,并大力发展社区巡防队和“红袖章”工程,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织就了一张严密的防范网络。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
10月21日,周日。连续两天秋雨,空气格外清新,鸟鸣啁啾,不觉就睡过了头。家住星沙的瑜伽教练小祝比平时起得晚一些。
小区内绿树成荫,大街上花团锦簇。内外干净整洁,一片落叶、半截烟头都很难找到。
搬来星沙几年,小祝的幸福感明显要超过以往。尽管她上班在长沙主城区,但更喜欢星沙的居住感受。小祝说,交通不拥堵,城市管理好,人与人的连接感也很强。
自2003年荣获“国家卫生县城”以来,长沙县以巩固成果为抓手,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创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长沙县平均每天出动环卫工人1800余名、洒水车和机扫车等机械设备90余台,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确保县城环境卫生的高效保洁。环卫工人自豪地说,看到的星沙永远都是这样光鲜靓丽。
城市面貌是面子,里子是高标准的建设和管理。长沙县从县委、县政府层面高位协调,统一调度。各部门联合作战,按照“四个坚持”“五个着力”要求,齐头并进将各项关乎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推向深入。
四个坚持是:问题导向,重心下移,齐抓共管,奖惩兑现。
五个着力是:提高思想认识,提升精细化水平,构建常态化管理机制,形成大城管格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长沙县城管委各成员单位和镇(街道)围绕加快建成省会次中心,坚持问题导向,齐抓共管,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严格管理和执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市民满意度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