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徐赫:智能交通产业困局与突破策略
今天的主题也是反复思考了很久,国内各种论坛以这样内容作为标题的会比较少,最后用了这个标题,还是想还原行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并且给出我们所观察到的解决之策,给企业有所借鉴,这样更有现实意义,而不去做掩耳盗铃的事情。
今天到场也有不少规划设计院的朋友,以上问题是设计院深入进入智能交通市场都会遇到的问题,还可以扩展讨论更多细节。
很多新的市场进入者都是从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分化出来的,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市场能力,形成团队在其他的平台上进行二次创业。
另外,巨头们“被集成”更坚决。
2018年千万级项目增速2.5%。千万级项目总规模每年约占全年总市场规模的45~50%之间,是个经验数据。2018年接近50%的比例。
交通信号控制市场规模是不光包括交通信号机,还包括交通信号灯、土建工程等。
24个项目中一共有5个项目有设计院参与,大型EPC等。应该说,规划设计企业在智能交通工程项目中也很重要了。
这就好像前几年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开始发展互联网+交通,互联网的投入从成本上,投入产出比上与传统项目是完全不同的,包括绩效考核,包括人员成本,包括回报周期,处理不好很容易与传统业务发生矛盾。
中国人很少为中国人自己的软件进行付费,很少进行服务的购买,但是想Windows、Office国外的软件,政府就会去买授权和服务。所以也可以开玩笑说中国没有大软件商是用户之错。
1、超强品牌影响力
另外,大量的生态建立,其中也有智能交通市场门槛低下的原因。没有软件,没有硬件,解决方案不完善,靠着资金和政商关系做项目。
我们说智能交通和安防市场,定制化的服务特点和相对低利润率是不受资本青睐,互联网企业实际都在跳过这个业务阶段,尝试新的市场空间,云,基础设施,Windows,生态的建立是资本的选择。
我们说智能交通市场困局,但不是所有企业在经营上都是下滑趋势。如果企业的主要营收集中在某地,某个地方,并且这些地方的财政实力比较强,回款和利润空间又比较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就很可能仍然活的很好。
智能交通市场竞争态势发生变化,由此带来了国资、资本的市场进入,带来了规划咨询企业的智能交通崛起,带来了互联网和华为等巨头的市场进入,大量的市场进入也带来了众多行业生态的建立。
这些设计院在城市的综合治理工作中,可以宏观看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手段,有理念有实践综合实力更强,并且在给政府的咨询服务中,可以影响到决策层,功利一点的说是可以对项目走向,建设内容等有影响力。这是他们的优势和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