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有口皆碑的京东物流,为何被扼住扭亏为盈的咽喉?
价格敏感的电商件
但为何快递公司能赚钱,京东物流却保持持续亏损呢?
由于订单量的增加一部分由用户增加购买频次带来,另一部分由用户规模的扩大带来,为此,活跃买家的增速放缓就成为了制约履约订单量(Fulfilled orders)增长的主要原因的,为此我们估算履约订单量的同比增速也会相相应放缓。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至少在当前业务时期,百世还没有获得足够的订单量达到供应链业务规模经济的临界点。
通观整体情况,快递实际上是一门可以赚钱的生意。截至2018年年末,就净利率而言,四通一达中只有百世仍旧处于亏损的状态,但是从1Q17以来,百世盈利状况一直在波动中好转,截至4Q18,其净亏损率已经由上年第一季度的-13.0%收窄至-0.3%,展现出即将盈利的可能性,剩下的几个主要玩家(三通一达+顺丰)也早就实现了盈利的基本目标。
然而,个人件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这部分单量整体较少,相比京东物流对订单的需求量,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其二是,京东的个人件也很“贵”。
然而,无论是电商件、商务件还是个人件,都是一场场攻坚战,京东物流的优势并不显著。
除了拼多多之外,有赞、微店等腾讯系电商平台似乎都可以成为京东物流的潜在单量池。然而,和京东第三方平台的业务相似,这些单量都需要与通达系竞争。
不难发现,无论是同城还是次日达,京东物流的报价都最高,且与中通差距较大。因此,即便是杯水车薪的个人件,“贵”也会成为京东获取更多个人件的制约因素。
与通达竞争就意味着,只要是非必须快速送达的商品品类,价格将成为主导因素。在这一方面,京东物流显然没有优势。价格过高是制约京东物流获取其他电商件增量的主要原因。
然而,物流和其他收入同比增速放缓至99%,低于上季度增速133%;物流仓储履约费用率(Fulfillment cost\/Total revenue)有所上升,从上季度的6.6%增加至6.7%,但从年度数据来看,仍处于下降区间,尽管如此,京东在物流方面的压力却依然显著。
京东商城(自营、第三方)、微信生态电商(拼多多、有赞等)、商务件、个人件似乎都是京东物流可以获取订单增量的方向。
由于拼多多和京东同属于腾讯系电商生态圈,拼多多似乎可以成为京东物流订单量的来源地,然而“拼多多的低客单价”和“京东的高配送价”却存在着调性不符的问题。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简单了解一下快递行业最重要的几个节点,分别是仓、干、配三个环节。仓即仓储、干即干线运输、配指末端配送。
单量太少是快递和速运的大挑战
然而,京东物流的难题在于,短期内如此重要的快递和速运业务,其面临的环境却变得越来越恶劣。
我们认为,在仓储获取上的积极策略是造成京东物流持续亏损的第一大原因。对比主要物流玩家,京东的仓储面积位列第一位,显现出其在仓储上的积极态度,然而,无论是买还是租,仓库都属于重型资产,其巨额耗资一直都是拖累京东盈利的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京东物流、顺丰、中通(截至2019年5月8日)
事实上,正是因为京东物流的业务领域遍及仓、干、配三个方面,其前期的业务投入也相应的会高出更多,与快递公司相比,除了“干线车队+末端配送”,京东还需要获取更多的仓库以支持其仓储业务。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快递实际上是一门赚钱的生意,但是缘何京东物流是却连年出现巨额亏损呢?
近期京东物流在针对配送员薪酬体系的改革中,特别加入了揽件这一项工作,目的是拿下个人散件这部分单量追求长尾效应。进入2018年第三季度,京东物流正式开放个人快递业务后,快递单量有所增加,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京东全年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2%。
(感谢36氪乔芊对本文贡献)
不仅仅是仓
随着京东开放个人快递业务、阿里加码申通集齐“四通”(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快递行业以京东、阿里(通达)、顺丰为核心的三级格局更加明朗,然而这三极中,似乎只有京东物流仍然处于巨亏之中。
偏偏只有京东亏?
京东商城一直都是京东物流最大的订单量来源地。然而,随着活跃买家的增速放缓,需要履约的订单量增速必然也会放缓。无论是对京东还是对京东物流,能不能获得更多的活跃买家都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纵观快递行业的整体来源池,电商件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这就意味着京东物流最大的单量来源还是要靠京东自己或者微信电商生态圈,毕竟京东物流去拿淘系电商件的可能性比较低。
除了难以达到规模化的临界点之外,客户\/订单增量也是供应链管理业务发展初期的挑战。2015-2018年百世履约订单量(Fulfilled orders)增速从165%逐年下降至37%,表明了其供应链管理业务在新单量获取上的潜在压力。
要想在商务件领域做出些成绩,京东或许也需要买上几架飞机才能与顺丰一较高下。然而,这就意味着京东需要更多的投入,与已经赚钱的通达相比,还在亏损的京东再买上几架飞机进入并不熟悉的领域似乎也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京东物流在配送员薪酬体系方面支出过高,也是物流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么看来,对配送员的薪酬体系进行改革,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京东物流的亏损。
周五公布的财报显示,京东2019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221亿元,已连续7个季度处于增速放缓区间。本季调整后的净利润为33亿元,远超市场预期。
综合来看,供应链管理业务是京东物流的长远追求,而快递和速运业务是需要实现快速增长的短期目标。活跃买家增速放缓使得来自京东商城的订单量增长受限是目前京东物流面临的最大挑战。
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短时期内,京东物流最大的依赖还是京东商城,如何提高京东的用户规模是摆在京东和京东物流面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自救,京东物流自去年10月份正式杀入个人快递市场,相继推出了“特惠送”(陆路运输价格较低)、“特瞬送”(同城快递配送)、“特快送”(航空运输次日\/隔日达)等服务品类,开始与顺丰争夺快递散单市场。与此同时,京东物流也在B端寻找机会,先后推出了冷链卡班、冷链城配、冷链整车等新业务。
整车及零担运输涉及的阶段主要在干线运输,其末端配送的能力相对较弱,代表公司主要包括德邦、安吉等;快递运输涉及的阶段分别是干和配两个环节,代表公司主要包括四通一达和顺丰;供应链管理涉及仓、干、配三个阶段,是综合物流的产物,代表公司有京东物流、苏宁物流。
增速不断放缓的京东件
估算结果显示,2018年剔除虚拟商品,京东实物商品履约订单量约为27亿左右。因为这些订单中包含由第三方物流进行派送的订单量,假设27亿订单中订单中有70%的订单为京东物流派送,来自京东的订单量占京东物流总订单量的75%,这意味着,京东物流的业务量约为25亿(=27*70%\/75%)。
京东物流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亿,已是第十二个年头亏损,还不包括内部结算盈余(京东零售的内部订单);若扣除内部结算,京东物流去年亏损总额超过28亿。
单量太少是京东物流快递业务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自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京东年度活跃买家数同比增速一直不断下降,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京东年度活跃买家数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4%继续放缓至3%,显现出了京东在新用户获取上的困境,营收增速也相应的出现了放缓的迹象。
难题在哪里?
简单做一个对比,我们选取京东、顺丰、中通三个样本,在同一变量(1kg,30cm*30cm*30cm)的前提下,分别对比同城(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海淀区)和跨城(上海市-北京市)快递的运费。
以三家官网报价为准,结论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