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专访】功勋奖得主陈崇光:智能建筑未来可期,实用性是关键
当时,有很多先进的建筑技术是我刚刚开始接触,也有过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信念,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当时加班加点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没有电脑画图,都是手画的,产品很先进、设计理念很先进、建筑工程环节也很先进,都需要去学习、去吸收、去掌握,这是很好的一个机会。
如今,我国平均每年要建20亿平米左右的新建建筑,此外还有已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这么多的市场需求,对智能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我认为,实用性是关键。
关注
当我们完成项目之后,我们的心情很好,包括后来我们在全国各地与同行探讨、在住建部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跟大家分享的时候,大家对于北京发展大厦这个项目很欣赏,对我们的工作很赞赏,这对我们也是很好的回报和反馈。
问题三:请问陈教授您是如何看待河姆渡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发展的?希望您给予我们一些指导。
陈教授:此前,通过间接渠道,对河姆渡有所了解。
北京发展大厦是中日合资的项目,是北京首开集团与日本野村中国投资株式会社合资建设经营的写字楼。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日本国株式会社大林组和日本野村不动产株式会社共同设计,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和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公司和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公司施工建设。
问题二:我国的智能建筑发展三十余年,近年来,智能建筑、智慧城市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和行业领域的重视,那么在您看来,我国智能建筑发展过程中,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做好准备迎难而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陈教授把自己的追求与中国建筑业紧紧绑在一起,同时致力于电气和智能化研究,并专注人才培养,功勋奖的荣誉陈教授实至名归,我们感谢陈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本次采访,让我们体会到了行业领袖对于智能建筑的谆谆教诲,并祝陈教授和家人生活愉快,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但本次西安之行,对河姆渡有了更多的认识,河姆渡所做的事情,在我看来,处在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上,就像现在建造一座楼宇大厦,细分下来会有10~20个细分子系统会应用到智能化建筑,通讯、楼宇自控、安防等细分领域,是很多工程商无法一力承担的,而河姆渡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综合、全面地帮助完成建筑智能化,既利于管理,又方便调试。
希望河姆渡和智能建筑领域的新生企业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发挥特色,再接再厉!
编后语:
陈教授:当时的环境下,完成工作是第一要务,按照设计的要求和工作的目标去做,没有太多的担心。
陈教授:如果说会有困难,那还是会出现在技术环节,具体体现在技术的研发、管理的情况及人员的掌控能力等方面。比如现在有一些楼宇自控项目安装之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找其他公司维修或者改造,这其实就反映出了管理的问题,以及负责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
智能建筑具有实用性、节能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升级发展等特点,其中当前阶段,实用性的考量是应该观察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不能为了其他的效果而忽视实用性,本末倒置。包括最初的设计环节,一定要把如何使得建筑的使用更方便考虑清楚,否则后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