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导读]8月21日,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在深圳举行。
8月21日,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在深圳举行。该论坛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共同主办,主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国内外著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领导等嘉宾发表演讲。现将部分论坛嘉宾发言摘编刊登,以飨读者。
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须善用现代思维
智慧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精气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善用现代技术、现代理念、现代思维,夯实城市数字基底,中枢神经和智慧大脑,让城市学会思考,如果沿用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来搞智慧城市,只能照猫画虎,低水平重复。所以对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基础性根本性层面的任务,推进城市智慧化是战略性集约化层面的举措,两者缺一不可,唯有无缝对接、有机融合,才能最终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文明发展的趋势,其实质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赋予城市智慧城市、智慧感应、智慧管理的能力,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更可持续。
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有三重意义。一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智慧城市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和策略发展城市,有助于促进城乡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从而缓解城市病。二是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智慧城市是创新2。0时代的城市形态,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系统,从而为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的动力。三是智慧城市通过物与物、人与人、物与人的互联互通互动,极大增强城市信息,获取实施反馈和随时随地服务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民生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公平的问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的升级版,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战术层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务必把握内在逻辑规律,抓住五个关键点: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万物互联。当前我们正步入物联网时代,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让物理世界、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可能,推动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从而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逐步扩大到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智慧城市正是以智慧支撑的城市形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全面掌握并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更加主动地推动城市与智慧的融合。
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可分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四个阶段循序渐进。从大逻辑来讲,智慧城市建设起码要经历四个步骤,首先让城市各种各样的物能够说话;其次是让物与物之间能够对话;再次是让物与人能够交流;最后让城市会思考。这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有四个版本:1。0版是数字化,这是智慧城市的初级形态,目的是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让物能够说明;2。0版是网络化,通过网络将数字化城市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交互,物和物之间能够对话;3。0版是智能化,在网络传输基础上实现智能反应与调控,与智能设备、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等;4。0版是智慧化,借助万物互联,使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动下优化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要自下而上,由点到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很难先有一张施工总图,然后照图推进,智慧建设只能自下而上,要按照现实需求,区分轻重缓急,构建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智慧子系统。
第四,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市场导向。智慧城市意味着高效率,而效率一定能够产生效益,这就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加,比如物流领域等。
第五,智慧城市建设要法制化标准化。智慧城市是个复杂系统,也是新生事物,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有三个方面尤为重要:一是要统筹协调,加快构建包括信息技术标准、城市建设标准、信息应用标准在内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确保有序建设,高效集约;二是要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和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发展网络安全技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三是政府要带头打破信息孤岛,出台鼓励社会参与的政策措施,建立容错纠错的机制,为智慧城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
系统化建设智慧城市
在一个城市里面的智慧要素越多、越系统,就可以说这个城市达到了智慧化。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需要政府提供空间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并帮助运营商来协调所有的智慧企业进入这个空间,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关系到市民如何通过市场化手段满足自身需求,企业要懂得如何把各种创新手段运用到极致。
实践中在城市里注入智慧要素很难,其中,在一个老城里注入智慧要素,本身的基础设施既定成本很高,而新城都是地产商开发,地产商是不大重视智慧建设的,地产商的传统供应商都是材料商。那么如何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一,要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旧城市来源注入智慧要素。第二,要学会如何在一张白纸上画新的图画。我们看到最好的实践的办法,就是在一个新的空间里把智慧要素系统注入进去,这样我们才可能看到智慧,智慧的要素、系统化的整合以及城市大脑怎么对城市发挥作用,而且这个空间可能不能太大。
由谁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些年研究智慧城市的时候,碎片化的问题就是智慧要素的整合不是企业的事情,是许多企业的智慧要素集合在一个空间内,所以我们不能设想由一个社会化的企业来推进完整的系统化的智慧城市建设。这里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由国土交通省来利用城市开发机构协调25家大企业,其中以一个地产商为主导,其他的20多家企业,包括策划、规划,还包括所有的智慧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