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访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秘书长关积珍
> 关积珍 > 正文
对智能交通的方向必须准确合理把握——访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秘书长关积珍
2014-05-06 09:33:07 来源:智慧交通杂志 作者:廖海波 评论: 点击:
关积珍: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秘书长,国家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3年初,我们专访栏目的人物是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秘书长关积珍,岁末年初之际,我们的封面人物再次邀请到了关总。年初访谈主要内容是2012年的市场发展,关总深刻剖析了智能交通领域BT模式的适用性,分析利弊,力证BT模式很难持续发展,市场的演变也证实了关总的判断,整体经济形势趋紧,再加上中央严控地方债务风险,BT项目渐少。
此次采访,主要内容是谈智能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之策,包括准入门槛的问题,统一资质要求的问题,评价体系建立的问题,不一而足。从学而优则教,教而优则商,到商而由则政,关总一步步走来,伴随着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见证着行业的壮大,成熟而睿智,深刻而独到。
投笔从商,后来居上
智慧交通:我们知道您是从学校从教,然后从商,请问当初离开大学,进入到智能交通领域是什么原因?
关积珍:从老师教书育人到经营企业,这角色的转化,应该说是一种机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小平同志南巡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时大的背景下,高校大力发展校办产业,被视为是发挥高校科技资源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顺势而为,许多高校老师从教师的身份走向了经济建设的一线。我最初工作的公司是在专业LED显示屏领域,1998年前后,在LED显示系统业务拓展中,对铁路车站、民航候机楼、高速公路等交通领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有了感受和了解,也参与实施了一些相关的项目。1999年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成立,开始转战进入智能交通行业。
智慧交通:回顾您十余年来在交通科技行业的发展历程,给您印象最深刻的三件事是什么?
关积珍: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中,亲历和感受的事情太多,说起来比较深刻的,一是1998年在北京举办的中欧国际智能交通发展研讨会,对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和推动作用;二是2002年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进行的科技工程建设三年规划,可以说是国内最先开始进行的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建设规划和设计,既对北京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对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具有带动作用;三是2007年科技部启动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支撑计划项目,依托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保障,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效果和意义深刻。
智慧交通:就您十多年的行业经历来看,我国智能交通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关积珍:从发展历程上,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2000年以前,是启蒙阶段,主要通过参加世界ITS大会和国外的考察学习,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开始在中国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的推动,研究建立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框架等。2000-2005年,是培育阶段,科技部在全国12个城市进行ITS示范城市建设,推动了我国ITS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关注和进入智能交通行业,智能交通应用在大城市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006-2010年,是奠定基础的阶段,973、863、支撑计划等对交通领域包括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立项支持研究,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成效明显,智能交通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智能交通产业也初具规模,我国的智能交通总体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以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智能交通提升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化、机动化等给智能交通带来基于和挑战,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交通污染和交通安全等问题,使全社会对智能交通更加关注和重视,许多城市开始进行智能交通建设,交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也已明确。
智慧交通:就您来看,那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整体处于一个什么发展水平?
关积珍:在我国,科技引领和推动我国智能交通创新,使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后来居上,为国际社会和同行所瞩目。结合我国交通行业的实际和应用需求,我们在许多方面的技术应用非常具有创新意义。从发展水平来说,我国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基础技术和理论等方面,我们与国际上还有较大差距;在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我们以往发展中比较重视智能化管理,在智能化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同时,在交通信息共享和服务方面,我们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在车路协同等智能交通技术前沿领域,我们也刚刚起步,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加强。
兴盛与隐患,路漫漫
智慧交通:您如何看待2013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
关积珍:2013年度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从市场方面来说,总体保持增长的势头,但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建设趋缓,省会城市和新兴的二、三线城市的建设投入加大,成为智能交通建设发展的主要市场。伴随市场的增长,许多非智能交通行业的大企业跨界进入,电信运营商等积极推动BOT模式的实施。客观上行业市场出现许多不规范的现象。
技术和应用方面,传统的智能交通技术和产品仍然占据主流。基于高清视频的交通综合监测、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管控平台、公交智能化等是主要建设的系统,许多项目以集成承包的形式为主。同时,新技术应用发展表现非常活跃,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受到普遍的关注,基于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很多创新,新技术对智能交通建设的内涵、模式和理念带来许多启示和影响。
[page]智慧交通:一直以来,智能交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的管理需求,您认为未来这一现状,未来是否有可能改变?如何改变?
关积珍:这和我们国家智能交通发展的历程有关。过去十几年,我们智能交通发展偏重于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方面,因为我们相关的管理基础薄弱,加强管理投入无疑是必要的,今后一定时期内,政府的需求仍然是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基础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面向社会服务的应用需求将会日益提升并将带动智能交通向服务社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