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抢占先机
内容摘要:此轮机构改革中,各地纷纷设立大数据管理局,高度重视智慧省份、智慧城市建设,我们也要抓住机遇,对标对表、补齐差距,努力在大数据管理、智慧城市建设中走在前列。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智慧山东”建设,扎实开展智慧城市试点,成效显著。初步统计,我省从事物联网产业研发、生产、应用等的企业已达1000多家,涵盖电子信息、软件服务、物流、交通、家居、医疗等多个领域。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创新智能应用,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一是打造“指尖上的城市”。着眼于满足市民便利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积极开发智慧城市云服务平台(手机APP),整合教育、医疗、交通、旅游、养老、电商等本土化公共资源,实现市民吃住行游购娱和事项办理等的便捷应用,畅享智慧生活。二是构建“城市大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着力打造城市自我运行、自我调节的“智慧中枢”,实现交通、能源、城管、公共安全、民生服务等全面数据化,在数据资源互通、智能算法共享条件下,让城市可以感知、预警、指挥,提高城市治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促进产城融合,提高智慧产业质量。一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企协同创新,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建立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促进人工智能、蓝光存储、区块链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在省内形成基于共同技术基础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二是加快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引导企业上云、机器换人等,分类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为传统工业激发新活力补充新动能。三是发展智慧型产业。立足山东发展特色和优势,科学谋划、超前布局智慧农业、智慧海洋、智慧康养等产业,努力把我省打造成新兴智慧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和集聚区。四是提高优势企业竞争力。优先选用本省优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以优势产业集群为载体的产业创新云服务基地。
强化支撑保障,形成长效推进机制。一是加强法规建设。结合我省实际,修订完善《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明确新型智慧城市管理主体、建设原则、基础设施完善等内容。制定出台《山东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明确信息共享开放、应用推广、法律责任等,保障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依法有序开展。二是强化财税支持。利用现有财税资金渠道,重点支持智慧城市产业链构建、重大应用示范、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设立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引导专项基金,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健全完善多元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三是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软件开发与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云计算运维管理等实训基地,重点培养紧缺型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才。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
作者简介
姓名:石晓艳 工作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
职称:副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