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建设智慧城市:华为如何做到行胜于言
郑志彬在接受专访时不止一次的强调,华为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决心,有实力,但更重要的是在务实中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深圳龙岗区,华为通过提炼“数据营养”,打造“神经管道”,为龙岗区带来“一窗式”政务服务统一平台,并实现城市的万物感知与智能互联,市民幸福感倍增。
其次,基于“平台+生态”战略,其更加体现了开放与融合的发展价值;
而你能想象到的高青县智慧统统都汇集到由“一张专网,五个统筹,N类应用”为核心的城市神经系统中,其从整体上诠释了跨应用融合、一体化平台以及城市专网彼此间的紧密协作。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建设智慧城市:华为如何做到行胜于言
一种观点尤为让业界认同,即数字中国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价值,也将随着智慧城市与数字化转型两个关键词展开,前者强调统筹建设与融合发展,后者则更强调使能行业,形成增长新动能。
首先,华为智慧城市神经系统是一个具有完整闭环思维的城市大脑,即从前端感应到后端分析再到传递服务,实现全方位的智慧感应。
在这一模式下,城市的各个功能模块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城市运行效率更高。
在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总工姚健奎看来,华为最新升级的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理念,即从感知、联接、数据、计算、智能上诠释了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的进化,而这一进化更体现了华为智慧城市在客户价值、差异化以及解决方案的先进性。
华为战略部副总裁、全球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郑志彬,在数博会“数字中国:新时代新动能新体制”论坛上的演讲引来业界同仁的满堂喝彩。他说,贵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即是一面具有极具参考价值的镜子,这片曾被喻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地,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打通数据资源管道,形成数据统筹、共享、分析、应用一体化落地,实现了从城市到产业的弯道超车。据悉,2017贵州GDP实现十年间全国增速第一,翻4.3倍;吸引各地青年才俊向“黔进”,人才竞争力快速提升;第三产业加速,呈现城市庞大活力。
而事实上,这三个维度正是“云上贵州”生态系统的总体设计师、大数据发展的总体架构师,云上贵州大数据建设践行者——华为所带来的城市转型方法论。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亦或智慧城市建设升级,既需要态度也需要方法,所谓态度并不是口号,更不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规划规划墙上挂”。
客户价值聚合了高效的政务服务、智能化的城市运行服务以及区域协同;差异化特征旨在通过安全、全景、运营、开放四个维度实现城市系统的运作;而解决方案则汇集了城市运营中心、开放的数字平台以及OpenLab孵化器组合而成,值得一提的是,解决方案中的三项内容分别对应了管理中枢、应用服务以及联合创新三大支撑。
在数博会华为智慧城市展台前,几位智慧城市专家站在华为IOC(智慧城市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面前饶有兴趣地询问观看,这个被称作城市大脑的智慧方案,其包括云数据中心,ICP集成通信平台,IoT平台、大数据平台和GIS云平台。作为城市大脑,其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城市日常运行可视化。
姚健奎强调,与其他厂商的解决方案相比,华为智慧城市神经系统具有四项主要的差异化特征。
自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纷纷深入数字化城市各个领域精耕细作,沿着“数字雄安”、“智慧龙岗”、广州的“天云计划”、“智慧敦煌”等一系列步伐可见,中国的城市用属于自己的科技智慧不断点亮科技强国的决心。
综合来看,无论是生态还是统筹设计,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的智慧城市需要强健的“神经系统”,华为的城市大脑与神经网络,为城市源源不断地注入数字化力量,从知行合一中真正实现善政、惠民、兴业,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事实上,在IOC将自身智慧以及触感力向城市各个领域延伸时,生态思考也随之而来,即在丰富而全面的智慧城市体系中,独立去完成一座城、一个市的数字化智慧运作并不现实,如果做到有效深入到智慧城市的业务核心区,显然合作生态体系不可或缺,因为城市的“生态体系涉及顶层设计、集成、运营、业务应用、ICT基础建设等多个环节。
以山东高青县为例,这座曾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通过数字经济的加速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
郑志彬的介绍同样形象而直接,即神经系统的核心便是五个统筹:从大数据、地理信息、视频云、融合通信以及物联网贯穿成城市神经系统中枢,关联城市的管理及服务终端,用信息的传感、监控、应用服务触达用户。
有时,为政绩,为样子工程忽视落地行动,导致真正具有实效价值的方案一案难求,一案难建。基于此,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方法,即拿出切实可行的建设行动,从顶层设计到商业模式、保障机制再到运营服务,城市的转型智慧应该是从思想到行动的高度统一。
上述内容实际既概括了华为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同时也是城市转型方式的组成部分。
郑志彬强调,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开启,是基于华为智慧城市数字平台,携手广大合作伙伴一同打造的智慧城市神经系统。
聚智慧,生态活力让城市发展升级
重实际,城市智慧转型三路径
据悉,华为提升“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理念,已经聚合了30家智慧城市生态圈核心伙伴,1100+解决方案伙伴,5600+渠道服务合作伙伴。在联合解决方案维度,华为在全球有13个开放实验室,与合作伙伴共同孵化了24类100+联合解决方案。截止2017年底,华为帮助全球40+国家,120+城市建设智慧城市;仅在国内,华为与80个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参与了48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最后,得益于华为本身就是国内信息安全主要的贡献者,因此华为智慧城市神经系统可以说是稳如磐石、安全无虞。
姚健奎的眼中,生态有合作更有融合,其融合客户+华为+合作伙伴三方智慧,合力打造适合城市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案,并形成更为紧密的智慧城市数字共同体。
进一步看,目前贵州省的大数据企业已达到8900多家,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超过1100亿元;2017年,该省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3%,成为工业经济的第三大增长点。
作为这座城市发展创新的新动能,数字技术所扮演的角色极为关键,其将大量与产业、民生、政务相关的服务有效联合,使得组织与技术相互融合,释放出全新的数字经济的价值。数据显示,高青县目前行政效能提升35%;产业转型提升明显:其中数字产业基地/园区3个、部级重点信息化项目2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2%、数字产业创造就业岗位2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