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刷爆朋友圈的的人工智能建筑师小库在6月3日究竟发布了什么?原来
△ 星空(梵高)化任意图像(来源:"A Neural Algorithm of Artistic Style" - 2015)
目前,小库关注整个设计的前期(拿地强排和概念设计),特别是在前期机械重复格式化的工作、以及反复修改的部分,提供快准省的智能设计解决方案。
△ 现场也发现了前OMA合伙人/现OBJECT TERRITORIES合伙人Michael Kokora
针对很多人提出的怎么可以使用的问题,小库创始人介绍到,小库的使用将采用个人版、团队版和企业版的形式和不同的付费模式组合,至于具体费用,将在秋季小库正式上市时揭晓。
就在大家以为发布会就要结束时,大屏上却显示出一个彩蛋的字样。何宛余说这个是直到昨晚才完成的第四个神秘功能:智能图解 Smart Diagram。即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技术,将文字任务书图解化,用户只需要上传任务书,就能获得多个常用且炫酷的分析图:
大多数建筑师对手上的工具都不满意,然而却无能为力。
△ 现场惊现V&A设计博物馆馆长/前荷兰建筑师协会会长Ole Bauman
怎样联系小库呢?
一开场,小库创始人兼CEO何宛余邀请了投资人北辰资产周冀、合作代表香港LWK设计公司董事何晓、以及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孵化空间黄伟文主任(视频现身)发表感言。
对于企业版用户,6月9日前,预付5000元随时可退的订金,即可享受终身88折优惠。
在诸如贝尔拉格实验室Peter Trummer导师、OMA创始人Rem Koolhaas大师、以及AlphaGo这些巨人们的指引和启迪下,何宛余完成从关联式设计的学习,到对建筑师社会责任的理解,再到新技术的震撼洗礼,与同样研究方向的Berlage校友杨小荻,在哥大学机器学习后在Google工作的李春一起,陆续找到方向、技术、责任、紧迫、可能和机遇这六颗“龙珠”后,终于集齐了最后一颗“龙珠”-时间,十年磨一剑,在寻找利器的路上,从0抵达了0.1。
△ 小库登场(gif)
△ 智能图解 Smart Diagram(gif)
对于希望参加小库内测的机构和个人,小库团队抱歉地宣布第一批内测名单早已经确认,未来轮次的内测邀请将在近期分批放出,预约用户将能优先获得试用账户。同时,也欢迎大家从小库官方微信指定通道申请试用。
▼
虽然现场一直不断有“哇!”和掌声,但看到这个技术,现场的与会者还是表现得相当震惊。
何宛余强调,小库科技将做的是建筑行业的人工智能生态圈,在小库开放API和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第三方建筑师或服务商将可以在小库的平台上进行算法开发、算法交易、信息交换等,同时他们也有机会使用小库独有的AI计算能力与城市建筑海量数据,促进建筑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正式的发布会环节,作为主讲人的何宛余先介绍了行业的现状以及建筑师的共同痛点,引起在座大多数建筑师的认同。她同时指出,在建筑业产业链中,建筑师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一环。但实际上,建筑师扮演了如罗赛塔石碑般的重要角色,为整个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沟通语言-设计。
由此看来,小库不仅仅是一个智能工具,更是下图所描述的,从建筑工具,到城市信息平台和设计算法化,最后到搭建全新的平台。
“思考你来,执行小库来;决策你来,穷举小库来;表演你来,表现小库来。”把不属于设计的工作交给机器来完成,使得设计师和小库能够真正在人机协作中,释放最多的设计能量。
△ 新遗产算法演示
作为生产者的建筑师平均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赶起图来经常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已经足够努力,而且达到生理界限了!然而作为生产工具的CAD们呢?
注:除现场照片由袁小宜拍摄,其中两张来自微信朋友圈,其余图片版权归小库科技所有。
她同时说到,前面展示的利器只是小库当天发布内容的第一个内容。这一出乎意料的宣告让全场屏息以待,拭目等着在“强排神器”之外将要发布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如之前外界猜测的,方案强排功能首先被展示了出来,不用下载安装任何软件, 杨小荻在网页端登陆以后上传了基地及周边的CAD格式的文件,玩笑似地输入了几个参数,几乎同时,屏幕左边就生成了一系列设计方案,而在屏幕的右侧主界面上,被选中的三维的空间模型就同周边空间一同直接生长出来了,同时系统还会对每个方案进行各项参数的评分并展示基本参数。杨小荻说:”我们一直在问自己,产生一个合理的排布方案最少需要多少个步骤,而小库做到了只需要三步:上传、输入、选择,就可以了。“还能将喜欢的方案下载继续深化加工,也可以对参数进行修改得到实时反馈的结果。杨小荻指出,智能强排、在线设计和实时修改只是小库SAAS工具诸多功能中的一小部分,后面还将有更多功能和大家见面。
△ 定制算法(gif)
在一个关于“时光机”的现场互动后,小库神秘揭开它此次发布真正的核心服务-罗塞塔计划。这也是该计划第一次被曝光。
罗塞塔计划第一个定制算法——新遗产算法alpha版现场展示
而建筑师当前的工具主要是CAD,包括一系列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然而何宛余认为这样的工具不能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而应该叫计算机辅助绘图(Computer Aided Drawing)。建筑师还是刀耕火种般一笔一划地画图改图画图改图,只是手上的工具从尺规变成了鼠标键盘。而近年出现的Grasshopper虽然能解决部分自动化的功能,但复杂难学的功能让绝大多数建筑师望而却步。而且Grasshopper最大的问题是限于其算力不足,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更精准更复杂和更多变的实际需求。
△ 小库创始人兼CEO何宛余介绍行业痛点
时至今日,他们宣称找到了那把操作简易、算力强大,真正智能辅助设计的利器,那就是小库。
小库展现的方案生成速度和基于网页端的三维效果让在座的所有人为之持续鼓掌叫好。
△ 现场坐席有序
人工智能建筑师小库的出现,绝对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人类不免会担忧,科技难道要取代人吗?小库并不这样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危险和机遇是并存的。工业革命时期,新工具的诞生,一度让剪羊毛的工人们忧心会丢掉饭碗。然而,最终新工具的诞生不仅提高了剪羊毛的效率,更是提升了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且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缓释工作压力。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严重的世界,更优质的生产工具着实是提升生产力的唯一途径。
建筑师作为统一的行业语言提供者,需要满足行业不同角色的各种围绕速度、成本、质量的需求。然而,生产力的不足,导致建筑师时时都在陷入快好省之间的矛盾之中。要提升生产力,只能从人和工具两方面下手。
△ 何先生表达了对行业的反思以及对小库未来的期望
主讲人用一系列图片和视频发布了第二个主要内容:“人工智能+大数据”,小库将与包括城市地图大数据和兴趣点在内的大数据对接,为规划师、建筑师、开发商和政府等提供城市智能评估系统。
△ 功能介绍动画(gif)
罗塞塔计划,即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去分析和理解建筑师的特定设计方案和风格,生成特有的设计算法模型,并持续丰富小库算法模型。实际上,罗塞塔计划能在主动深度学习特定设计风格和逻辑的基础上,为有需求的企业量身定制带有完整版权的算法模型,让其设计思想从目前只能在单一项目上呈现,且每次面对新项目都要重头再来的重复工作,跨越到可以在多项目普遍适用,最大化设计师的设计价值,让那些未采用的方案也重新焕发活力。并且在小库的平台上,用户完全拥有算法的版权,可以实现算法的授权和交易,这其实也是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有效手段,创造更健康的设计生态。
所以从生产力提升的角度来看,生产者需要的是一把操作简易、算力强大,真正智能辅助设计的利器。
△ 内容重建(来源:"A Neural Algorithm of Artistic Style" - 2015)
对于有兴趣加入到罗塞塔计划的企业,6月9日前,还将有可能获得极少参与机会。
人工智能 设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获得联系方式
你们最关心的来了!
小库强大功能背后的技术情况是怎样的呢?小库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李春表示,小库希望将大数据, 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增强学习)和3D模式识别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通过对海量现实方案以及自身生成方案的增强学习,结合城市、建筑周边生活,交通,人流量等大数据分析,生成最优的建筑设计方案。同时小库还将通过深度学习来学习古今中外设计师设计风格,加以整合使小库也具备创造力与想象力。目前我们将小库自身生成的大量方案进行增强学习来训练小库的方案生成模型,优品率(建筑师认可但不一定会采用)从30%提升到了现在的80%左右。
据称在今年10月份正式发售时,小库将身具10大革命性功能。而当日的内测发布会上,小库联合创始人杨小荻率先在现场演示了其中三大功能:
会后大家表示原本还沉浸在“罗塞塔计划"的思考中,但看到智能图解的时候,不由得惊叹道:再也不用去illustrator里手动输入了!
需要花费几百上千的小时去学习和训练,才能使用,而且使用起来也是非常机械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