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2018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诚信企业征集评选活动启动
推荐阅读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30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BEPC)刚刚过了它的30岁生日。一个“建立中国自己的加速器和对撞机”的想法由此被提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原所长方守贤院士回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七上七下”中诞生。
2018-11-22 09:41
中国防弹服为什么受国际市场欢迎
经过多轮严酷的测试,我国的防弹服以质量、价格、产能等诸多优势一举胜出,成功进入到美、英等国防弹服生产商的采购目录中。
2018-11-22 09:38
“科技美学” 绽放舞台
在数字化的今天,科技催生了舞台视觉的巨大变化:AR技术、交互影像、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新的表达元素,为舞台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2018-11-22 09:36
超薄多孔新材料轻松“捕获”二氧化碳
王志教授团队经过不懈努力,首次成功构筑了具有有序微孔结构的金属诱导有序微孔聚合物(MMPs),用于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高效分离。该结构可以使和其中的聚合物单元具有较好亲和性的二氧化碳透过。
2018-11-22 09:32
粮农组织呼吁农业活动中慎用抗生素
粮农组织首席兽医官卢布罗斯号召农民成为抗击不断加剧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威胁的“重要前线斗士”之一。随着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威胁的日趋严峻,预计到2050年,全球每年将因此产生6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018-11-22 09:31
引入石墨烯量子点,让古墓壁画更“长寿”
新研究采用简便经济的水溶液方法巧妙地合成“氢氧化钙/石墨烯量子点”杂化纳米材料,提出了全新的壁画保护概念。唐墓壁画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饰装扮、舞蹈乐器、仪仗礼仪、传统文化等,壁画保护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18-11-22 09:28
能量突破标准模型 是新粒子还是假信号?
发现“新粒子”好比发现新大陆,出乎寻常又令人兴奋。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粒子物理学家们精心绘制了一张拥有61个成员的“粒子谱”,目前实验中发现的所有粒子都能在这张谱上找到对应的身份。
2018-11-22 09:25
恒星为何会抱团?科学家向分子云找答案
茫茫银河系,恒星往往成群结队分布在某一块较大区域。这些恒星距离较近,靠引力彼此相互束缚在一起,我们称之为“星团”。据了解,人类肉眼可见的星团包括昴星团、毕星团和蜂巢星团。
2018-11-22 09:16
度量光阴,古人靠影子帮忙
黄河坛日晷位于宁夏吴忠市黄河坛景区内,2018年7月底见证了月全食全过程。《诗经·国风》中有“揆之以日,作于楚室”之语,“揆”指的是“测度”,记载了先民们用测度日影的方式定方位、造宅邸。
2018-11-22 09:16
接受外太空的“馈赠” 没你想象的愉悦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OSIRIS-Rex探测器伸出机械臂,为即将进行的采样工作进行了测试。苏梅克对巴林杰陨石坑的研究方法和发现的关键证据,为此后陨石撞击坑的鉴定提供了范例。
2018-11-22 09:13
新屋顶设备既能供电又可降温
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款屋顶设备,在收集太阳能的同时,还可将建筑物的红外辐射释放到太空,从而助建筑物降温。
2018-11-22 09:12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未知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通常分为植物、动物、真菌和被称为原生生物的微小多细胞生物4个界,涵盖了地球上找到的几乎所有真核生物。
2018-11-22 09:11
宇宙最大谜团之一伽马射线暴来源确定?
据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科学家最新发现一个尘气涡旋遮蔽了一对相互绕行的大质量恒星。而阿佩普对渴望溯源伽马射线暴的天文学家而言,可谓来得相当及时。
2018-11-22 09:10
科技界的困惑:重大学术不端行为谁来管怎么治
当科研成为一种职业,就如同其他许多职业一样,出现什么样的个别人、个别事,都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这样的行为屡禁不止?
2018-11-22 09:40
核能供热,还要等多久?
我国北方已进入采暖季。近年来饱受雾霾天气困扰,清洁供热能源的替代需求愈发强烈。
2018-11-22 09:05
液态金属不仅会变形还会变色
科学家不但研制出了柔性机器人,而且还能使它变色,不是简单地为它披上一件彩色衣服,而是让它本身的结构呈现出色彩变化。
2018-11-22 09:03
德国投30亿欧元 发展人工智能意在弥补短板
=在人工智能发展这一点上,德国做的确实不如美国,也不如中国,所以,中美两国也是德国人工智能技术赶超的目标。
2018-11-22 09:43
科学家实现阿尔兹海默症淀粉样蛋白沉淀的无标记显微检测
季敏标介绍,课题组将受激拉曼散射(SRS)显微技术用于阿尔兹海默症的蛋白沉淀观测。课题组还在新鲜组织中对比了受激拉曼成像和用染料标记的荧光成像结果,发现两者对斑块形态的检测完全一致。
2018-11-21 19:29
美航天局“天地连线”庆祝国际空间站开建20周年
美国航天局20日举办天地对话活动,与驻守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共同庆祝国际空间站开建20周年。庆祝活动上,驻守在国际空间站的欧洲宇航员亚历山大·格斯特说,国际空间站是人类迄今制造的最复杂的机器,也是人类最有价值和最难以置信的成就。
2018-11-21 19:28
马斯克将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更名为“星舟”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宣布,将这家公司正在研发中、未来可能把人类运送到火星的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由“大猎鹰火箭”(BFR)更名为“星舟”。
2018-11-21 19: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