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住在未来中国:开启全方位智慧城市时代
[导读]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漫长而深远,也见证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
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致密而紧凑,用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西方诸多语种中的“文明”一词皆源自拉丁文“Civitas”,意即“城市”,侧面展现出城市推动文明,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的特性。
智慧城市的前世今生,联结过去与未来
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漫长而深远,也见证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1800年,全球仅有2%人口居住于城市,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已有约一半人口迁入城市;在中国,从 1978 年到 2017 年,城镇化率已迅速由 17.92%提升至 58.52%,城镇常住人口由 1.7 亿人增加到 8.1亿人。
可以说,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自始至终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腾飞与不断深入:从愈发膨胀扩张成长为“超级”体量的北上广深,到异军突起引人注目的“新一线”城市群;从原有的单一市中心商业生态到联结远郊区县和社区商圈的多点分布城市业态;从前沿城市的商务中心(CBD)概念演进到更舒适、更生态、更多元的城市生活综合体及公共空间(CAZ);从相对孤立封闭的广大农村区域到越来越纵深内陆不断推进的城镇化经济,通过快速覆盖全国的互联网服务打通城市与乡村的地缘壁垒……城市化的核心内涵正逐渐从初级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飞速演进到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新技术的一站式数字智能化,这种基于科技、通讯与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能够进一步打通数据,感测、整合、优化城市运行系统效率与质量的城市化建设,能够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构成了今时今日全球范围内热烈讨论的智慧城市核心要义。
智慧城市在中国,“PATH”的互补共赢
近年来,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效颇丰,发展举世瞩目,已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试验场”:从 2012 年住建部正式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到 2014 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再到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基于智慧城市普遍发展的“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的推进历经了起步期、探索试点期、成熟规范期、目前已迈入一个全新的蓬勃发展期。2018年,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强调,“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分级分类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全国 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 76%的地级城市,超过 500 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阶段遵从“政府引导方向,市场主导建设,企业合作参与”的投融资格局。这一实践不仅持续转变着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动国内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也在助推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安全、医疗资源等各类挑战。
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也反过来带动了智慧城市产业迈向成熟化进程。在中国智慧城市领域顶层企业级大玩家的战场,当今业界开始流行一个新提法“PATH”:即中国平安、阿里、腾讯、华为四家巨头,各自有侧重,竞争且互补,组成了智慧城市界的“BAT”,成为该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家企业。
“PATH”中的“P”指中国平安,致力于提供智慧城市的全面解决方案,成为顶层设计机构;“A”指阿里,侧重商业属性,提出了“给城市安装大脑”的构想,旨在基于支付服务和超算平台全局化处理数据,强化其在智慧城市领域中的AI分析优势,提升城市传感效率;“T”指腾讯,强调“连接”作为关键词,依靠自身强大的社交应用基因,在微信平台完成多项智慧服务集成,并以微信为入口,致力于连接整合多点线上线下生态,实现城市生态的互联、共享和智能一体化;“H”即指华为,依托以通讯硬件起家的业务优势,更多从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建设宽带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逐步完善城市的信息化。
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持续推进的城镇化建设,以及领先世界并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新业态,为“PATH”这样的国内大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不断在智慧城市领域投入研发,展开布局。其中,中国平安作为四大企业中唯一的一家金融集团,特色鲜明,引发了业界诸多分析。事实上,平安已经不是首次提出”金融+科技“的战略指引,并将智慧城市的业务布局紧密融合进自身长期深耕的“大金融资产”、“大健康医疗”领域。
相比于其他几家科技类企业伙伴的局部化、项目制的技术系统与产品,平安的优势之一是全面且完整的智慧城市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从顶层设计的理论体系建设到前沿技术的实践部署;优势之二是能够抓住智慧城市的两大核心模块:财政和医疗,以行业专家的角度,为智慧城市的这两大模块提供深入的规划布局,提供成熟的项目融资思路;三是实战经验丰富、业务覆盖面广,熟悉地方政府的真实需求和工作方式,能够在规划层面切实站在政府合作伙伴和决策制定方的高度想问题,提方案,并在金融服务领域的过往经验中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障解决了后顾之忧。
理解智慧城市的多重内涵,打造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
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智慧城市,从狭义来说是用信息技术来改进城市管理、促进城市的发展。因此,充分运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万物互联新技术与新场景,已被视作当今构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而从广义来说,是运用人们的智慧来尽可能优化地配置城市各种核心资源、管理与发展好城市。简单概括之,智慧城市是应物理系统,数字系统和人文系统再建筑环境中的有效集成。在国际学界,维也纳理工大学区域科学中心于2009年首次提出了体现城市智慧的六个维度:增长的经济、便捷的移动、舒适的环境、智慧的民众、安全的生活、公正的治理。
因此,构建智慧城市,实际是要基于一定土地和人口范围的载体,通过城市管理者协同专业智库机构和商业投资运作、运用多种途径的权责、创造力和能力来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城市环境,以构建出一套具有高效行政制度、智能运营技术、丰富人文内涵的全新生活方式综合体,为市民创造高效率,可持续,以人为本,多点联结和包罗万象的繁荣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