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中国科学家展示智能交通给未来出行带来的变革

2018-10-08 11:57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邪恶动态图 番号 天天基金净值表 皇弟的失宠新娘 重生之崛起在1996 苗秀丽 硫化喷妥撒纳剂 80000歌曲 男女做一次爱过程图 iftmoodle ooxx图

  新华网南京4月29日电(记者张源培 杨绍功)开车时你最担心什么?可能很多人的答案是:交通事故和道路堵塞。如何才能更安全,不拥堵呢?

  正在江苏南京参加第14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的海内外专家给出了一剂“良方”:交通智能化。江苏省交通厅厅长游庆仲表示,解决拥堵问题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用互联网整合交通网络,达到交通资源的最佳利用。

  由清华大学牵头的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主题项目-“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论坛期间组织了车路协同典型应用系统现场演示,为人们直观展示了交通智能化将给未来出行带来的变革。

  记者亲身体验了一番这个由10辆试验车和两段公路组成的“迷你”智能交通系统的“雏形”。

  记者坐的第一辆试验车通过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驾驶员在没有踩刹车情况下,车载系统自动制动,紧急刹车,等信号灯变绿后,又自动启动。

  第二辆试验车在距离下一个十字路口还有近700米时,速度引导系统开始告诉驾驶员用多快的速度行驶可以保证车子在绿灯期间通过。

  第三辆演示车与另一辆装有同样车载系统的车辆在交叉路口准确避让,并随时告知另一辆车的具体位置和行驶方向。

  国家863主题项目首席专家姚丹亚教授说,智能车路协同系统代表当今世界智能交通系统的最新发展方向。

  它采用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实现人、车、路之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道路交通协同管理和行人安全辅助。

  中国在2011年863计划中首次设立了车路协同主题项目。项目团队经过三年的联合攻关和集中开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车路协同技术框架体系、系统与应用。

  姚丹亚教授说,“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下一步要在更大范围的实际道路环境下开展基于车路协同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研究。

  未来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将通过人车路之间信息的实时交互,共享车路环境信息,全面实现人车路之间的智能协同管理,最终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提升路网运行效率、优化系统运行资源。

  姚丹亚说,“经过弯道、坡路时,或者遇到雨天和雾霾天气,车载系统会告诉你如何驾驶;还可以提示你前方是否有行人、自行车经过,后方是否有车子超车等。”

  虽然现场演示很成功,但参与的车辆和所经过的路段还比较少,大规模的测试和推广成为智能车路协同技术项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姚丹亚说:“在目前全面推广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准备首先在一些特殊的道路环境,包括安全隐患大或者特别拥堵的路段,比如高速公路的隧道、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校园里推广协同系统,同时在一些特殊车辆上,比如校车、危险品运输车、长途客运车上安装这个系统,利用车路协同技术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改善道路的拥堵程度。”

  清华大学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学术带头人张毅教授认为,原来的“车路协同技术”重点强调车和路,考虑出行者的因素不多。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获取交通出行者的动态实时信息已经成为现实。

  亚太智能交通论坛是世界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交流活动之一。本届亚太智能交通论坛4月27日至29日在南京举行。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