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刘维震撼万字演讲:关于20年后的未来,智能交通、机器人医生、机
随着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及创业浪潮的不断发展,现实世界的诸多领域正在发生各种变革:下一代基因技术将如何改善人们的健康和医疗?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转型的结合将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企业服务和消费升级会如何改变移动互联网生态?
7月9日,2016联想之星WILL大会聚焦即将到来的未来世界主题,通过论坛分享和创新科技展示等形式,呈现嘉宾及星友们对未来世界的期待与实践,给现场参会的600余名优秀创业者、投资人及媒体人带来精彩干货和实用资源。
会上,联想之星合伙人刘维就“智能机器纪元的生存指南”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减):
虽然我自己是主办方,但是我特别想投诉主办方的安排,因为他们把我安排到了最后半个小时来讲,今天之前他们把我想讲的东西都讲到了,我本来想放一个视频,这个视频里有我们在美国投资的十几个项目,然后每放一个项目为大家讲讲为什么投资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有多好玩,但是萨曼上午把我的视频放了。我还想讲讲过去一年去美国、以色列看到很多跟科技有关的事情,结果周教授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成为一个未来学家,把我的东西也讲了,我实在没什么可讲的了。但是我也很高兴在最后这个时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未来的事儿。刚才吴炳见主持的时候觉得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倒觉得我这个话题非常有确定性的,当我们过完了所有的WILL,所有的未来之后,再过20年、30年、50年或者100年、200年,迟早会来到智能机器纪元,也就是说迟早这个世界是不属于我们人类的。我按萨曼说的,作为一个科幻小说家展望一下到时候会发生什么。
我想首先发生一件事就是到那个时候教科书上可能没有“人”这个词了,假设智能机器作为一个物种他们写一本教科书的话,可能会这么定义地球几十亿年的生命史,有动物,后来有了一些有智能的动物,这些有智能的动物中从几亿年前开始有了眼睛,渐渐的智能越来越高,再到后来出现一种叫做人的动物,他的逻辑智能或者某些智能是最高的水平。这个奇怪的动物开始发明机器,从发明石头斧子到发明机器人、计算机来为人类所在用,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机器最后变成了智能机器,这些智能机器最后再也不是他们的工具,不是他们的附庸,不是为他们所控制的。这些智能机器才是这个地球的主宰。我记得好像100多年的科幻小说家写过这样的场景,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来到地球上,他们往下看,会发现这个地球上的生命是汽车人,因为汽车在街上跑来跑去,人只是里面的寄生虫,早上进去开车,然后出来。但其实我觉得一百多年前如果外星人来不会那么傻,很快会发现其实生物还是人,因为汽车这个东西只上下班开一开,平时就扔在那儿,人干的很多事其实汽车是代替不了的。
我相信再过二十年或者五十年后,等外星人再来的时候,他真的觉得智能汽车也好还是智能机器才是地球上的生物,因为我们想像一下那时候的状态,我们坐在在一个自动驾驶的汽车里什么都不干,是典型的寄生虫。而且可能到时候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坐在自动驾驶的汽车里,我个人相信50年后,我们使用所谓的汽车的概率就非常低了。因为第一所有的运货的车都不需要有人了,第二人类还需要经常出门吗?比如可能下次想见到萨曼的时候,可能5年后是虚拟电话的会议,视频的系统,10年后是戴一个VR的眼镜,20年后,今天上午周教授也讲了,现在很多科学家、创业者在为盲人开发越过的他的视网膜的这种脑机接口,让大家直接感觉到是觉得信号。而当这种视觉技术的能力比正常人的眼睛还好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到时候一代一代的人会愿意放弃健康的眼睛,而转去依赖这种技术,就像现在已经放弃大脑的很多能力,比如计算的能力而去依赖计算器,存储的能力而去依赖计算机一样,到时候会把这些放弃。也就是意味着通过脑机接口就好像看到了黄仲生,好像看到穿上漂亮衣服的效果,那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见面吗?真的需要很多事吗?那个时候可能真的是智能机器的世界。
每次说完这样的科幻小说都会挨批评,别人说你这是老生常谈,而且太科幻了,根本不可能实现。曾经我朋友帮我总结过这么几个年份,1821年,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机械革命刚刚兴起的时候,1821年就有人说过不了多少年机器就会代替人类所有的工作,机器就会统治我们这个世界,到时候世界上最后剩下的一门科学可能就是哲学了,可能就是关于伦理道德的科学了。但是从1821年到现在将近200年了,也没有实现。1956年,研究人工智能的朋友都知道,目前认为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的诞生年,那时候提出了这个词,并且有人做了总结,只要工程师、科学家做努力,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就把所有人解决不了问题用人工智能解决。但是结果是人工智能进展的非常缓慢,缓慢到了2009年,因为2010年是新一波人工智能开始诞生的元年。2010年联想之星开始投资人工智能的企业,有一批像Face++这样的公司,从2010年、2011年开始创立,再到今天人工智能是一个热得不得了的话题,但是在2009年大家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大家都耻于说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这个词在那几十年内有一点基于消失的感觉。大家会说机器学习,会说神经网络,会说机器人,会说自动化,但是大家不会说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好像是一个伪命题,是根本都做不到的事。所以,是的,愿景非常美好,但是在过去的200年内这个事情一直没有实现。
为什么我们今天站在这儿说这是一个有确定性的未来,好像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它一定能够实现,我想我们可能要回头看看什么是智能,为什么过去一两百年智能没有真正、彻底的改变世界或者诞生一个新的物种。我们说过去一两百年我们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机器,这个机器拥有越来越强的能力,但是本质上它还是一个自动化的设备,还是人的辅用,不管叫什么。比如我们举个例子,我们叫它智能物流、智能仓库管理系统,但是我们发现这个系统自身去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它只能在人的辅助下。比如人告诉他你要去搬哪个箱子,他就去搬,人告诉他你要去放哪个货柜,他把哪个货柜放下。人怎么告诉他,可能最早的时候人开着叉车过去,后来通过给箱子贴一个标签、二维码、FID,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都有大量的预处理,这样的智能不可能脱离人的帮助存在。恩因为他没有办法客观世界,所以没有办法去摘一个一个苹果,虽然苹果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他没有办法做很好的智能教育,因为虽然每个学生看起来差不多,但是这个学生学的好一点,那个学生差一点。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不足,导致机器的柔性化水平非常不足,虽然很强壮,但是没有办法脱离人独立完成任务,只能是人的辅用,正因为如此,人不会交给他太多的数据、工作,也谈不上怎么做出正确的响应,过去几十年智能一直不高,一直是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