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城市智能化需要大智慧
1)低成本,高效率。通过智能化手段的运用降低投入成本,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正是城市智慧的重要体现。例如洛杉矶市政府仅仅通过云技术和一个名为CityTouch的软件就可以远程控制12000公里距离以内的路灯,实现集约化管理;又如在阿姆斯特丹的智慧城市计划“Amsterdam Smart City”中,通过将传统的电力系统替换成智能电网及智能电表,便可节省约一半的电力消耗。更有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已经开始使用大型数据系统来处理自来水管道中的传感器数据,以便对城市用水进行实时决策,部署配备有自动变暗传感器的智能路灯,以节省能源,并对火灾、犯罪地点进行准确预测。BAT等巨头纷纷拿出十八般兵器加入智慧城市建设大潮,腾讯与30余个城市建立了战略合作;阿里云宣称要致力于成为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就连一向低调、内敛的华为也喊出“无华为,不智慧”的霸气口号。不论是国家的号召、地方城市的群情激昂,还是互联网巨头的跑马圈地,都让这场智慧城市建设的盛宴持续升温。然而,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却如在云端,可望而不可及。目前全国已有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但人们却鲜少能够感受到智慧城市的气息。不仅不下雨的云、不流动的数据、不链接的网等现象成为许多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通病,一些智慧项目的落地更面临着诸多现实性挑战,正如在全国各地相继亮相的“无人超市”,一方面降低运营成本,满足顾客购物体验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却是维护成本过高、过度依赖网络、糟糕的使用体验等问题层出不穷;又如风头正盛的人脸识别,一方面是“刷脸”应用在支付、转账、门禁等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安全性、精准性等备受诟病。
3)波动小,斜率大。智慧城市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重塑城市面貌的同时,也不能打破城市原有的平衡状态。未来的智慧城市是平稳而和谐的,借助智慧交通、智慧电网等手段,纾解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以及人们的城市焦虑综合症。更为重要的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未来的城市形态难以预测,智慧城市能够预留充足的空间以容纳发展的不确定性。应用智慧的工具、智慧化的方法构建一个美好的人居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和谐平稳的基础上又能够拥抱未来各种情况的出现正是城市的智慧所在。
尽管问题重重,但作为未来发展趋势,智慧城市建设前景十分广阔。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预计,到2021年,我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8000亿元,增长强劲。那么,当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等新兴智能化技术构筑起城市的智慧之基后,未来智慧城市的智慧将如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