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北京2018年绿色建筑展举办
近年来,建筑智能化和小区管理智能化发展很快,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如视频监控、门禁控制、防盗报警、综合布线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创造出日益方便、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然而随着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部署,目前在智能建筑安防领域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系统集成化低,智能化程度低,数据利用率低,定制化操作难,生活服务不佳等。这些问题对安防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我们从建筑分类来看,建筑有十大分类,按其服务特性可分成独立、包容、开放三类。独立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包容性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开放性建筑包括商业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文化建筑、媒体建筑、交通建筑。这些建筑除了有一定的共性问题之外,不同类型的建筑还面临着不同的需求及难题。独立性建筑服务的对象比较固定,多是工厂、学校、公司内部人员,再加上少量访客,并且可以对访客的活动进行限制和管理,这类建筑需求出入口、周界、门禁、重点区域的安全保护及智能化联动。包容性建筑服务对象包括住宅业主,也包括临时进出人员,由于临时人员的活动不易管理,这类建筑需要出入口、周界、住宅内监控的安全保护及智能化联动。开放性建筑服务的主要人群是临时性的,并且人、车流量大,这要求车辆进出以及停车场内部要实现智能化管理,要求整个建筑园区内能预判异常事件,要求报警能及时复核,要求事件能方便回溯,并且要求系统能提取海量信息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这些需求,为强调综合性、分析性的智能化建筑安防系统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智能建筑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一个支撑体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智能建筑是4C(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图形显示技术CRT)以建筑物为载体的应用。建筑科学技术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学、结构工程学、建筑装饰、水暖、电气及新型材料应用等。如果没有建筑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与配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智能建筑。 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才出现了智能建筑,网络是智能建筑的最重要特征。网络的运行包括信息层、控制层、设备层(传感/执行层)三个层次,其服务目标与运行的基础是设备层。没有设备层的支撑,网络的运行与信息处理将失去落脚点。因此,智能建筑的设备层中各种机电设备都面临着提升功能,适应网络化运行的要求,建筑电气设备和建筑电气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 智能建筑是一个层次链极强的系统工程,包括五个层次:技术经济政策、标准、规范;计划、规划、设计、咨询、评估;施工、安装、调试、开通;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及物业管理。任何一个层次的缺陷,都会影响智能建筑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何谓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是以工厂化生产钢梁、钢柱为骨架,同时配以新型轻质、保温、隔热、高强的墙体材料等作为围护结构建造而成的建筑。2013年1月,国务院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各地“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2013年2月,我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作为新编的一部国家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制单位之一,组织钢结构专家、企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标准》主编单位与钢结构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一起讨论座谈,为新《标准》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和意见,部分意见已经得到重视并将纳入新标准之中。 钢结构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许多优势。以住宅建筑为例,钢结构断面小,与传统房屋相比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8%左右,空间利用率高;抗震性能好,钢材抗拉、抗压、抗剪,能较大幅度弯曲,是稳定性、延展性极好的材料,当有强震时,可以依靠钢材的弹性变形来消化强大外力,吸收地震能量;钢结构建筑中80%的钢材可以循环使用,既节约资源又可减少建筑垃圾。除此之外,采用钢结构集成房屋建筑体系,在施工中与传统现浇生产方式相比,可减少用工30%、节约施工占地50%、节水60%、节电60%、噪音减少80%、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减少80%、工期缩短30%以上。所以,钢结构建筑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北京2018年绿色建筑展举办智能建筑的未来安防应用 随着安防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建筑行业企业管理的需要,今后安防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将表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视频智能化应用深入。在智能建筑中,视频监控不仅仅作为一个事后查证的工具以及能及时发现问题的手段,它还可以做预判异常事件,为人们提供便利,为管理提供依据。如智能视频监控能自动判断人员聚集、人员徘徊等事件,为预防异常事件的发生提供宝贵的时间。再如视频车牌识别能自动识别车牌并进行黑、白名单对比,可达到快速放行通过的效果,减少管理成本,提升车主的舒适感受。再例如,智能视频技术对人数的统计、对人的行为分析,可以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管理者能知道哪些地方人流量大,哪个铺位或商品受到人们的喜爱以及人们的选购平均时间等等,决策者可据此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二,与物联网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安防系统本身就与物联网有很多交集,射频识别、红外感应、视频采集、分析终端等,既属于安防也属于物联网,都是前端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是物联网的特性,而楼宇建筑智能安防也在朝这方面发展。 第三,与大数据应用的融合。每个安防系统每天都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从这些海量的安防数据里分析和优化结果能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它们的结合必定给智能建筑尤其是商业建筑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四,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移动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互联网经济大行其道,整个市场的商业模式围绕其不断变换,与之对应的移动互联网安防产品也在不断催生。世界各大巨头纷纷在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不少巨头也在靠第三方应用抢占移动互联网,安防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将是一个有力武器。反过来看,安防也需要与互联网结合,特别是智能小区的家居安防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思维颠覆市场的浪潮下,不适应则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