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数字泉州让智慧生活更美好
此外,无纸化网上审批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我市电子证照建设项目被列为全国试点,在国内率先将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到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中。截至2017年,共配置证照类型5080种,生成电子证照66.8万份。同时,在电子证照中引入二维码,生成了全国首份电子版工商营业执照并推行。随着“互联网+电子证照”新模式的引入,公众还可通过APP移动客户端随时查询在办事项的流程环节,查看自己名下的电子证照,进行证照真伪验证等,突破了申报材料和证照电子化“瓶颈”,进一步推进审批无纸化办公,让“指尖一键”掌上办事成为现实。
经过持续发展,泉州已建成全光网城市,宽带光网和移动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城市、乡镇和行政村100%通光纤,实现城区100M接入和农村50M接入能力,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000G,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83%,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9%,是我省接入网光纤化速度最快的地级市。
手机扫码即可骑上有“小黄人”之称的公共自行车,穿梭古城大街小巷;指尖轻轻一触,在掌上就能像网购一样轻松办理审批手续;高清探头监控组成“智慧天网”,让犯罪无所遁形……不知不觉中,这样的智慧生活在泉州已是寻常见。
□记者 陈林森 通讯员 庄招荣
2016年正式成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后,泉州围绕试点示范要求,重点实施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提升质量品牌三个行动计划和“21211”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数控一代”创新运用工程现场会上进行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市已有近2000家规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智能化改造,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40%,使规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提升10%,减少劳动用工约30%,提升能源利用率9%,降低产品不良率21%,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3%。
同样令人振奋的还有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几年间,通过出政策、造环境、搭平台、树标杆、促融合等举措,泉州扎实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信息消费试点建设。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4000亿元,比增42%,占全省总量的40%。泉州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网络零售聚集区和网货供应地,在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七、全省首位。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逐步成长。目前,我市已形成移动通信、光电信息、数字视听、智能安防、元器件等数类产业集群,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稳步推进。其中,建成于安溪的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数据中心,一期4600个标准机柜投入使用,可容纳15万台以上服务器,达到了国际最高的T4等级,是华东南最大的高等级可用数据中心,也是福建省大数据产业重点园区和“数字福建”重要承载基地。
智慧城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数字经济“联姻”传统产业
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徜徉乡野,在泉州,快速上网已不是难题。泉州是TD—LTE试点城市之一,也是首批国家级“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之一。
作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信息消费国家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泉州依托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教育方面,这几年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校校通”覆盖率达100%。医疗卫生方面,全市795万居民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5.10%),市、县、乡、村四级及民营医院共2598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全市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医院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大集中和信息共享。社会保障方面,建设“金保工程”,依托社保卡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索引、小额金融支付、民政救济一站式服务等功能,市民可以通过自助终端、网络服务平台、网站、移动APP等办理社保卡查询等业务。安全保障方面,“城市安全信息系统”建设连续六年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6亿多元,建成一类高清探头2万余路、村镇级视频监控近5万路的“智慧天网”工程。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今日在福州开启,昨日,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已先行启动。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我市的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九牧等机构和企业应邀参展。近年来,围绕信息惠民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数字经济推动等内容,泉州在市民广泛关注的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问题的智慧应用上,以及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深度融合上卓有成效。
接入网光纤化速度领跑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