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北京2018建筑设计举办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的新建办公楼宇和商业楼宇等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智能建筑的取向,这也就意味着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准配置。然而,智能建筑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也并不令人满意,系统稳定性差、功能实现率低、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一直都是智能建筑屡遭诟病的问题。 我国各类建筑的整体智慧水平较高,安防与安全的优势尤为突出,绿色节能还处于薄弱环节。霍尼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大中华区市场信息总监严宝龙表示,目前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基于人们对建筑安全的重视,安防、消防等领域的标准较完善,且标准具有强制性,使业主能按照标准严格执行。而在建筑节能领域,由于起步较晚,相关标准对建筑材料、主动节能方式等没有严格规定,且标准多为提倡性的,业主执行得不是很到位。 此外,在运营过程中,节能的投资回报率不清晰也是影响建筑节能的一个关键因素。严宝龙认为,尽管智能系统能在楼宇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能降低40至60的人力成本,但是很多运营方没有看到投入绿色节能系统之后的回报率。简单地说,节能没有量化的数据,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不过在当下,要实现理想中的居住状态还需经过多年的迭代和进化。苏运升认为,要让智能建筑得到普及,普通大众首先应该更新对于建筑和居住方式的看法。随着大众逐渐接受并使用智能建筑产品,在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建筑将慢慢从概念成为现实。在智能建筑得到普及的那一天,拥堵、污染等大城市病或将得到解决。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赚钱盖大房子”这个朴实的梦想也在一户接一户的实现。一间间土坯房被推倒,代替的是一幢幢空间宽敞的大砖瓦房,讲究点又有些实力的人家都盖起了混凝土住宅。后来到了1997年,我国钢产量达1亿吨,1998年投产轧制H型钢系列,有关规范标准配套出台,给钢结构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之后,各种钢结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伫立在我国的各个角落。然而在农村却很少见到钢结构住宅建筑的身影,似乎广大农民们还是很认可砖瓦房和混凝土房,在翻新或新建自家住宅时,还是选这两种,至于钢结构房屋——那是什么? 目前农村建房一般无建筑师参与,建房极少有正规施工图,仅凭经验动工,不节能、不节地、不适用、不美观、不经济并且建筑质量没有保障,抗灾能力低,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使房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村镇住宅工程质量隐患严重和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首先建材市场相当混乱,不合格、不标准、低质量的产品,冲击整个建材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整个建筑市场的材料抽查合格率不足40%。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重视工程质量的因素。尤其是农民群众缺乏对建筑知识和法律法规的了解,也让非法施工队伍钻了空子,匆匆签订“合同”,不按法律规定办事;而这些施工队素质差,大部分根本不懂建筑工程施工, 更不能解决工程施工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国正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筑八字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要求制定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施工及监理规范 设计标准、施工及监理规范在设计中起到法律的作用,国家制定的设计标准、施工及监理规范实际上就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必须遵守的法规。专家学者介绍,设计标准、施工及监理规范一般都按专业制定,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可参考其它相关专业进行制定。如低压配电设计标准、施工及监理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施工及监理规范,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标准、施工及监理规范,电子计算机房设计标准、施工及监理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标准、施工及监理规范以及消防设计标准、施工及监理规范等。 现在国内智能建筑选用的设备大部分都从国外进口。但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系统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提高的也非常快,完全可以满足一些中小型智能建筑的使用要求,造价比国外同类系统低很多。国产的敏感元件、执行元器件、阀门与变送器等没有形成配套开发与生产,给国产智能建筑的推广与应用造成较大影响。
北京2018建筑设计举办装配式建筑的为何高成本 一是工艺成本。装配式建筑技术难度更高,初期的研发投入,以及预制构件生产所需要的机械设备投入,都比较大,转嫁到构件成本上也就更高,除非装配式建筑的体量足够大,使得构件产量达到较大规模,才能摊薄成本; 二是物流成本。只有从工厂到施工地点的距离在100公里左右,物流成本才相对合适,若工厂离得太远就不划算了。此外,从整条产业链来看,装配式建筑从规划、设计、生产、运输到施工,各个环节的衔接尚不是很顺畅,也平添了不少成本。 “近几年,为了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上海有关部门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不少政策来引导和扶持。”据介绍,目前的扶持政策主要是建筑面积奖励,对自愿建设装配式建筑的住宅项目,给予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预制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的鼓励政策(不超过地面以上计容建筑面积的3%)。不仅如此,还有更加直接的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补贴,对于符合要求的装配式住宅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15%以上,每平方米补贴60元人民币,预制装配率达到25%以上,每平方米补贴100元。对于装配式公共建筑项目,若达到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或高标准建筑节能示范项目标准要求的,还会被优先纳入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补贴范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