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发展前景有着不可估量 探讨智慧城市五个W
智慧城市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开放平台,无论是政府、企业、研究机构,还是市民,都要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主体担负了不同的任务——政府出台政策和规划,企业进行建设和服务,湖北恒信国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站在物联网+建筑大数据的制高点,利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管理理念,整合信息化资源,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数据化、精准化依据和建议,而市民作为使用和评价的主体,会参与始终。
1、要素多样——多样化的要素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基础。
这样的例子难以穷举,却全部指向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以人为本。任何技术的本质,都是要让人变得更加强大、让环境更适宜人的生活、为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人与人的沟通更加顺畅……可这似乎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那智慧城市本身到底是什么呢?
智慧城市的1C3W1H——智慧城市发展的环境(Context),什么是智慧城市(What),什么时候智慧城市建成(When),什么人建设智慧城市(Who),还有如何建设智慧城市(How)。
3、面向对象的融合服务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抓手,是连接现实与网络两个空间的互动接口。
正如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使得系统能够保持稳定一样,智慧城市中,信息的流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价值,进而使得要素间可以平衡。这个平衡的表现是多样的,比如人口结构相对完善而稳定、自然环境不因人的活动而过度破坏、建筑物能够坚固且节能、交通不会过度拥堵。
但相对于上述理性的描述,我个人更喜欢把智慧城市比喻成一个生态系统。何谓生态系统呢?它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智慧城市和生态系统有相当多的共同点,多样化的对象、无处不在的连接、能量输入和流动、良好的自适应性……这其中,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多样性,相对应的,组成智慧城市的要素也十分多样,人、人与人形成的组织、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这些要素又拥有不同的属性、能力和特征。
2、动态平衡——要素间的信息流动使得智慧城市获得动态平衡。
六、智慧城市的三个重要特征
在硬件资源和运行规则之上,网络空间的核心组成要素是ID、数据、连接,而现实空间的核心要素是人、物、事,两个空间的各个要素间能够交叉相互作用。现实向网络进行映射,能够产生海量的数据;而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运用,又能够反作用于现实空间,使得城市有了“智慧”。这两个空间的交互就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
城市中的所有要素既是信息的产生者,也是使用者。以交通为例,行人的个体行为数据被采集,汇集起来成为城市交通指征数据,经过智能交通系统分析,采用信号灯控制等手段,反作用于行人,分散交通压力,缓解拥堵。这个过程中,信息的流动和提炼产生了价值,并被消费。
城市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人,每个人拥有不同的身份和标签,他可以是家庭中的父亲、企业中的职员、商店中的顾客、道路上的行人……不同的身份对应了不同的行为特征、不同的生活需求和不同的社交轨迹。
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秉承“面向未来、面向问题、面向对象”的基本思路,其中的“面向未来”和“面向问题”更多的是针对战略规划阶段,而“面向对象”指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向城市的三类基本对象——市民、企业、政府,构建三大融合的服务平台,包括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企业融合服务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1、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从自顶向下的规划设计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