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80后海归教授 搭建全球首个医疗产业智能合约操控平台
记者了解到,在患者诊疗过程中,每个人的病例数据是分散在医院的。如果想建立一个比较高效的诊疗体系时,数据的流动性直接决定治疗体系的效率高低。
据朱皞罡介绍:“胎儿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占60%,目前国际上产前筛查诊断敏感度仅在70%,而国内则更是低至50%。现在我们通过MCOP多学科协作,经过临床实验统计,在试点机构已经将准确率提高至90%,这是非常大的提升。”
朱皞罡透露,未来将在成都的医院试点,为四川的健康医疗领域的智慧化助力。
目前,国内专注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医疗上的企业很少,而国际上,IBM Watson也并没有完全解决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保护问题,同时记者了解到,Watson在心血管疾病的算法便是由朱皞罡团队提供。
人们拿CT片到医院,医生如果无法诊治,就需要转院,那么就有可能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医疗的人工智能是知识共享
相对于原来建“云”、说服医院将数据拿出共享,现在的MCOP平台就是解决医院数据接入的问题:让医院在数据交换的过程中加密,在智能合约的保护下,实现数据可以使用,也可以输出结果,但却不会影响隐私性和所有权,使用后便销毁,免除了医院对自己数据安全的担忧。
将数据保密性交换,也要将算法保密性交换,再把这个路径串起,打通,这样便达成了真正有效的健康医疗。“如果智能合约跑在区块链里,会给自己画地为牢,但当智能合约抽离出区块链,就可以调动各种数据资源,这比单点的人工智能意义大得多。”他向记者透露,在与各大医院沟通时,“数据没有走出医院”的概念也让沟通合作障碍很大程度降低。
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进入收官之日,除了“互联网与金融”和“企业家高峰对话”两大论坛外,不少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布
谈及人工智能,朱皞罡认为,在医疗行业,人工智能解决的是知识共享问题,“例如一个医生诊断后,机器去学习这个案例诊断的模型,虽然解决了医疗经验、知识的共享问题,但是没有办法把知识放在一个流畅的临床路径中”。朱皞罡认为,人工智能必须放在被优化的路径中,才能被临床有效使用。
80后海归教授朱皞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同时,他也是英国卫生部国家健康研究院研究员,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员,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引进学者。同时他也是秒康智能科技的首席科学家,医疗产业智能合约操控平台(MCOP)的核心人员。
目前,朱皞罡团队与宣武医院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研究脑卒中(中风)的智慧医疗诊治,去努力实现北京市16区县,只要患者中风发病,便能在黄金诊断的3小时内救治完毕。
朱皞罡介绍,将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分离,极大解决了医院放在数据方面的各种痛点,实现多机构间数据安全、保密地交换。
“这样的路径中,医生可以从各种医院取数据,将这个疾病整个的诊治经验全部浓缩在智能合约中。”
“团队的医疗产业智能合约协作平台,平台核心解决两件事,一个是数据交换,一个是医疗知识的流动。”
朱皞罡介绍全球首个MCOP平台。
破解医院数据共享难题
也是引人关注。特别是国际首个医疗产业智能合约操控平台(MCOP)的发布,对于未来提高诊断效率和疾病预防,有很大的帮助。
朱皞罡告诉记者,在健康医疗领域,依托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是未来医疗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我在英国待了10几年,经常听到国内的老师、同学、朋友说到国内的飞速发展,让我非常期待,我也希望为祖国发展供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朱皞罡回国发展的第一个切口,便是在医疗健康领域,为此,他担任了秒康智能科技的首席科学家,专注于医疗产业智能合约操控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