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探秘智慧物流仓库:最强拣货员是个机器人(图)
“有了这些机器人,打包可比以前快多了。”樊盼龙一边把货物放进购物箱里打包,一边告诉记者,以前消费者下单后,他这样的拣货员需要自己到货架前找货物,“拣货员是计件制,拣货越多收入越高,年轻人都会多跑步、多拣货。”由于一个订单往往含有几件、几十件货物,樊盼龙需要在仓库内来来回回跑动,“最多时,我一天要走六七万步,相当于一个马拉松,3个月工作下来瘦了20斤。”樊盼龙说。
这不是童话里施了魔咒的现场。如果弯下腰,就会发现货架的底下有一群写着“快仓”字样的蓝色方块,外形很像超大号家用扫地机器人——它们就是菜鸟自主研发的AGV自动搬运机器人。很像机器臂的则是缓存机器人、带着吸盘是播种机器人。它们与AGV自动搬运机器人一起,正在逐渐取代传统仓库里脚步匆匆、手持扫描枪的拣货员。
最近爆红的盒马鲜生,核心竞争力并不是99元一只的波士顿龙虾,而是“3公里范围,30分钟送达”的精准配送。它的秘密不在超市顶部自动传输带上飞来飞去的包裹,而在从不对外示人的后仓,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到访时,也仅让他待了10分钟。盒马的说法是,后仓是他们最神秘的地方,算法决定了不同订单的商品如何交叉移动。他们的算法甚至不进行订单一一匹配,而是等配送员送到消费者家门口,打开配送箱时,才会最终区分不同的订单。
可就算用100米冲刺的速度奔跑,一个小时,樊盼龙也只能拣100多件货。到了菜鸟的智慧仓工作后,有了搬运机器人搭档,他只要站在原地,等着机器人把货物送到跟前,一个小时的拣货数量比过去多了3倍还不止。“现在一天下来,算上中午吃饭、中途上卫生间,我的步数只在2000步左右。”樊盼龙说。
菜鸟惠阳仓基本听不见人的声音,只有嗡嗡的电流声。这里有超过100台009004号同款机器人同时工作。这群小伙伴沉默又灵活地在仓库里钻来钻去,构成了全国最大的机器人物流仓。
+1 菜鸟的探索也在进行中。他们自主研发了一台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机器人小G。它会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用户可通过电子扫描签收。强大的算法让小G会观察周边的复杂环境,并在系统中建立自己所看到的多维世界。它能动态识别环境变化,包括行人、车辆等,还可以自己乘坐电梯。等到它成熟的那一天,中国的物流行业可能会出现大变化。 机器现在比人工贵,但从长远来看,机器取代人工是物流行业的必然。 缓存机器人站在高高的红色货箱包围圈里挑选着货物。记者 佘 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