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调查】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进展如何
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城市病”:拔地而起的建筑从颜色到造型和周围环境都格格不入;几万居民的新住宅小区缺乏对应的配套公共服务;医院被城市扩建包裹在城市中心,人为带来交通拥堵。
石家庄市智慧产业有限公司还在研发中的城市热力图,则会根据市民手机信号的移动,自动生成城区居民的聚集程度。大雨天气可能导致市民向学校、地铁等地点汇集,交通部门根据热力图及时干预,还能根据人群密度提供更精准的公共交通运营车次。
廊坊智慧城管公用事业服务监管系统。 记者白云摄
石家庄也正在开发一款打通全市医疗、交通、保险等各种市民常用业务的APP,实现足不出户办业务。
简单说,“智慧城市”是借助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实现城市智慧管理和运行。尤其是面对城市中出行、居住、生态等诸多难题,如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城市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便是一条路径。
不久前,廊坊市市民刘建业因为一台手术,要从廊坊转院到北京。过去,他要到医保中心开具证明备案,至少跑一趟,现在他在手机上提交申请就能完成。
采访中,一位信息中心负责人说:“都是我们找上门去,只要对方单位肯提供,哪怕是存储多年的老图纸,我们手动扫描,手动录入也愿意。即使这样,有的数据,跑一年也未必协调下来。”
记者到访的几家信息中心,都拥有庞大的数据,其中石家庄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上沉淀了349类超过2亿条数据。
石家庄市智慧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经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同意批准的国有控股企业,负责全市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及运行维护,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为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的归集、交换和共享提供服务。
尽管共享数据大多会在城市管理各部门内部使用,但不少部门担心,共享数据流向难以监管,这也是一部分单位和部门不愿意共享数据的原因之一。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阅读提示
石家庄智慧平台即将实现的人群热力成像图。
建设不一样的智慧城市,都会面临一部分相同的问题。
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言,数据肯定是越集中越好,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集中的数据一旦发生泄露或损坏,破坏性都将是毁灭性的。
信息互通后,再也不会发生买房要单身证明、办事先证明我是我等情况,市民能享受办事流程上的便捷。
廊坊市空间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比如燃气部门需要铺设新的管道,它可以从管理中心拿到建设区域内供水、供热、供电等其他专业管网图,以避免挖断其他管网。
廊坊市规划委借助二维三维平台实现项目审批。 记者白云摄
这只是智慧城市功能的一角。
智慧城市“大脑”的功能并不是简单的汇总并呈现这些数据,而是综合分析和运用。
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副处长陈澜表示,“用评价指标来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指导下一步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各地建成的智慧城市要千篇一律。”他认为,“各地要结合自己城市的特点,居民不同的生活需求,经济发展的不同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打造智慧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