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慧城市万亿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内的众多新兴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专家学者看来,目前,要继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应对建设过程中遭遇的各类挑战,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正是需要着重下功夫之处。
“自2012年我国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来,在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在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蓬勃发展,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一些智慧城市专项应用亮点工程,城市运行效果和管理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信息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介绍称。
对此,杨萍也回应称,华为将把智慧城市业务作为公司在未来战略发展的“重点方向”。他强调,智慧城市业务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重要地位,是出于几个原因:
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热门领域尖端技术,意在打造城市生活“未来版”的智慧城市建设,当下正在国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国内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已经达到386个,智慧城市目前也已经正式从原先的概念探索进入了实质建设阶段。相关研究机构更是预测称,未来十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政策的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投资将超过万亿。
智慧城市建设需调动各方力量
政策的利好,无疑对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在这一股股的东风劲吹之下,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又具体进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
“创新应该是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我们大家都知道,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产业链的诸多环节,而不同企业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只有各个环节的企业在各自领域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积极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倪光南强调。
但周民也坦言,在喜人成绩之外,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在这种企业“抱团”建设智慧城市的现象背后,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也颇值得深思。
那么,该如何来推动技术创新呢?倪光南认为,在智慧城市这一“巨系统”中,技术创新需要依靠的是产业链内的分工合作。“我认为科技发展的创新之路也不能全靠中小企业,大企业更有责任,尤其在智慧城市这样一种‘巨系统’中,这一点尤其重要。”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方方面面的多个环节,包括投融资、集成商、应用提供商、数据提供商、基础设施提供商,城市客户需要仔细考虑解决方案的领先性、成熟型、系统的安全性等。华为致力于成为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首选合作伙伴,聚焦于ICT基础设施,通过开放能力聚合合作伙伴,推动智慧城市生态圈的良性发展,共同为客户提供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在介绍由华为倡议建设的生态圈时,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这样阐述道。
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
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亟待拓展的市场规模,能引得众多企业驻足、意欲分一杯羹也是不足为奇。不过,相比大小企业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行业内新近诞生的一种“组团作战”式打法却似乎更值得关注,而在这种企业“抱团”建设智慧城市的现象背后,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也颇值得深思。
“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不是纯靠政府、纯靠企业、纯靠市场就能解决的,必须有效整合政产学研用各个方面的力量。”周民说。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创新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正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才使得)智慧城市建设的时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应用新技术、新方案来提高城市的管理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介绍称。
7月15日,华为在江苏苏州正式发布了“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提出了“一云二网三平台”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整体架构,并率先迎来二十多家合作伙伴加入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