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杨冰之:智慧小镇,不是智慧城市的“缩影”
9月22-24日,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主办的“2017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沈阳国家展览中心圆满举行。作为《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评估报告》(智博会首发)的合作方之一,国脉集团董事长杨冰之应邀出席“智慧小镇发展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以下内容通过现场记录进行整理: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有这个机会来这里与大家交流、分享我个人对“智慧小镇”的一些看法。
一、智慧城市另解
1.新型智慧城市与过去智慧城市的差异
“新型智慧城市”和过去几年的“智慧城市”有什么差异?我觉得在于“以人为本”。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应该是“心”,是贴心和安心的智慧城市,是能激发智慧、和谐发展、更高阶高质量的智慧城市。城市是“人”的城市,市民是城市真正的主人,留住人、吸引年轻人,发挥人的智慧、造福人,培育城市和信息化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市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任务。沈阳要发展,关键要看能不能留住年轻人。
新型智慧城市也是一个多目标、多方向、多重点的聚焦,过去搞智慧城市有不同的想法和路径,新型智慧城市要统一聚焦,着重解决不适合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城市病”。很抱歉刚才我来晚了,晚的原因一方面有我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的确是没想到会遇到堵车(城市病的一种)。所以,智慧城市要彰显“人”的智慧,把大家的智慧,尤其是年轻人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
2.智慧城市是巨系统工程
智慧城市要为营造更好更美的环境而努力。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不断引进的过程,是一个城市CPS(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等建设的过程,是技术产业和应用不断渗透升级的过程,是使环境、产业、管理、服务相互促进的过程,也是城市、政府、企业和市民不断博弈的过程,“零和博弈”是双输,我希望这是一个三赢的博弈过程。
智慧城市是一个巨系统工程,其复杂性、艰巨性、多样性、多要素、多主体要求给予网络系统以重新构建,于是,梳理成为关键。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各个系统的构建与运营,也是多系统的融合和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39号文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提出要对我们的活动进行梳理和整合、消除僵尸系统,现在城市运营的系统有很多,政府的系统和外部的系统不仅多,而且杂,系统之间的交换成本和共享成本也非常高,因此系统的融合创新非常重要。通过智慧城市实现城市多要素综合优化,不仅是信息化的简单过程,还包括跨界融合、数据流动和物理世界感知与监控等。
3.智慧城市如何建设
再考虑一个问题,沈阳要搞智慧城市,现在到底缺什么?很多人讲缺钱,缺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美国也缺钱,但真的是缺钱吗?我认为不是。缺人吗?也不是。缺技术吗?我们看到展馆外有很多技术支撑。缺体制机制吗?好像有一定道理。但我想,建好智慧城市,最重要的还是智慧,而且是领导人的智慧。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更多地以市民的幸福为切入点,关键是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一是要解决城市现有问题,要人性化、便捷和有获得感;二是要有智慧性、洞察力和远见,要能做到资源集聚,不光是项目的集聚,还包括人和信息的集聚。看刚公布的中国智慧城市排名,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排名靠前的智慧城市,其信息集聚能力和年轻人的集聚能力远比其他城市要高得多,一旦信息资源和年轻人集聚,包括资本集聚进来后,城市的创新力就会显示出来,杭州和深圳就是典型。
智慧城市要解决整个城市的服务能力,尤其是公共服务,要高效、低成本,能打动人心和让人有强烈依赖感的服务才是好服务;要解决城市“繁烦难忙”的问题,实现创新服务,要借助社会力量与市民共建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供给服务能力。智慧城市绝不是政府和企业两方的任务,应该是政府、企业和市民三方共赢合作,其中政府为主刀、市民是主体、企业是助理。政府要从城市规划、投资的主导者变成投资的引导者,要有群众心态,看看群众在做哪些事情,让群众从过去的旁观者变成服务建设的参与者和运营者。
我刚跟送我来会场的司机交流,他说“沈阳什么都好,但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他一面感到自豪,一面感到担忧。我们知道,沈阳包括东北,近年来没有出现一家能在中国排名前十的品牌互联网平台。一个没有品牌互联网平台的大城市,在我看来是较难看到希望的。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智慧经济,让更多的年轻人在其中找到可以发挥自身能力、潜力和实现梦想的舞台。未来的经济主流是改造传统经济主力,提升城市服务的新力军,在开发区要大力发展以数据为指导的新经济,结合本地实际,整合资源、开发数据,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
二、关于智慧小镇的“三个问题”
在我看来,中国需要一批各具特色、把人留住、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群、城市和小镇。
中国的城市已基本从以物理建设为主导步入了软实力建设的新阶段,我们盖的房子、修的路已基本进入后续,各个城市因为交通和网络的高速发达,进入了高级阶段,一个小时的路程,你甚至可以找到在许多方面近乎雷同的城市,整个中国的城市已趋于竞合状态,但中国城市要快速向高质高阶进军,需要更快地集聚国内外各种资源,我们提出了“把人留住”,要从环境、事业、综合成本考量;要充满创新活力,城市要越来越从单科状元变成全科冠军。我相信,中国未来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小镇应该是星罗棋布、彼此联系。
问题一:特色小镇为何这么“热”?
特色小镇为何这么热?因为智慧城市的挂名已挂得差不多了,小镇的挂名还比较少,城市只有几百个,但是小镇确有几万个;另外,有很多小镇的总规模、产值和影响力不亚于一般的中小型城市;三是很多小镇,尤其是以第一产业集聚的小镇,在当前信息化环境和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动下,也面临着增长和升级的困难,要寻找发展的新路子,需要以特色小镇和智慧小镇的名义、理念来进一步理清新的发展思路、集聚新资源,使小镇实现二次腾飞。
谁最愿意搞特色小镇和智慧小镇呢?第一个是政府,因为政府是城市的主导者,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政府息息相关,每个政府,尤其是镇长和书记,对智慧城镇还是非常关注的。我去过很多小镇,并与当地镇长和书记交流,没有一个小镇的镇长不愿意把小镇搞好。
与此同时,很多企业想把他们的新产品、新理念、新服务向小镇延伸,产业也需要转型升级,需要信息化加以支撑,另外由于很多地方的房地产已搞得差不多了,也需要新的名片来彰显城市和小镇的魅力。所以镇长、供应商、企业家、老百姓(特色小镇房地产升值)都愿意和热衷于搞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