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智慧城市须把市民体验放在首位

2017-10-09 12:37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粉蝶手中的纸老虎 白山小娜 白蛇娘娘庙 白算计 淑妃吧 白玉兰野事 柏源崇 百变闺秀下载 百里挑一蔡慧微博 百色百姿 百宜网 半羽太子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的揭牌,也吸引了国内诸多顶尖行业专家的关注。8月21日上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杨健、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在分享各自的观点的同时,纷纷为合肥市数据产业的发展支出了高招。

    观点:智慧城市须把市民体验放在首位

    人物: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 单志广

    共享单车、扫码支付、围棋机器人……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智慧。8月21日上午,在《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发展理念》报告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智慧城市要把市民体验放在首位,合肥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要避免走入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技术的误区。

    智慧城市不等同于城市信息化

    “智慧的本源在于数据的便捷流通、充分共享、深度加工与高效利用。”单志广分析,智慧城市的本质是数据驱动的城市,按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城市范围内相关部门、行业、群体、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

    智慧城市核心是要解决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硬骨头、老大难问题,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模式、全响应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而新型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的成立,是对合肥市全面统筹深化利用数据资源、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重新定义。”单志广建议,合肥市今后打造新型智慧城市,一方面要寻求数据资源畅通流动、开放共享;另一方面要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治理结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优化、高效透明。

    必须要把市民的体验放在首位

    “智慧城市的成功不是在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ICT技术手段,而是在于我们思维模式、建设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要树立科学的技术价值观,综合考虑新一代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与人的幸福类似,智慧是每一个城市追求的目标,但智慧的内容、方式、路径却可以大不相同。”合肥市要从城市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可以聚焦重点产业,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开展工作。

    在单志广看来,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谋一域,也不能贪大求全、照搬照抄。合肥市今后将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必须把有限资源投入到亟须解决的问题上,必须把市民的体验和感受,切实放到第一位。

    不要走入“三高两低”的建设误区

    “建设智慧城市的本意,是用现代技术倒逼城市一些不合理的秩序与利益进行有效调整。”单志广表示,如今,智慧城市是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但部分“智慧城市”名不符实,部分试点城市也存在这“虚假繁荣”。国内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主要存在“三高两低”问题。

    “三高”是指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投入”,动辄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投入;“高技术”是过分追求新技术的应用;“高风险”是指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而“两低”是指低效能和低收益。单志广提醒,合肥市打造智慧城市,要避免走入这样的“误区”。

    单志广认为,强调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更应该体现上述内涵。“首先要有新型的政策机制,没有任何政府层面的改革创新,只是一味用技术来堆积,这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单志广说,同时要创新发展模式,体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资本运作创新等。

    观点:未来机器“吃”的是数据

    人物:阿里研究院副院长 杨健

    “架构在新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数字经济2.0时代,具有平台化、数据化、普惠化三大特征。”在作《数字经济2.0时代的商业创新》报告时,杨健认为,数据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云、网、端”将会成为未来新的基础设施。

    云计算将成数据经济的基础设施

    数据在过去工业经济几乎是没有的, 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步入了2.0时代。数据在整个经济活动当中变成主要要素,今后,它的价值会超过石油、土地。杨健表示,在未来的互联网经济里面,越来越多的案例展示出云计算将成为数据经济的基础设施。

    “未来的互联网经济的新生产要素是数据,未来的经济是数据驱动的经济。”在杨健看来,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再仅仅是我们印象中的铁路、公路和水、电、煤,更包括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大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云计算将成为未来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未来机器“吃”的是数据

    “架构在新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数字经济2.0时代,具有平台化、数据化、普惠化三大特征。”未来的互联网经济中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杨健主张新的C2B将会形成,其基本特征是个性化营销、捕捉碎片化、个性化需求。

    未来的产业组织形式将会是平台+个人、小微。每个人、每个小企业都是互联网循环中的连接体。杨健认为,“未来的机器是人类的合作伙伴,原来机器吃的是电,未来机器吃的是数据。”预计到2020年,全社会的非农就业达到4.03亿,企业雇佣就业的只有3.25亿,自主就业、自我雇佣将会吸纳大量的社会劳动力。

    数据经济需要协同治理机制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想制度,要立法,但是技术的作用不可或缺,这是跟传统经济在治理上很重要的差别。”杨健分析,数据经济是一种生态系统,要治理数据经济应该有协同治理的大理念,政府、平台、企业、用户、消费者都应该作为经济系统的参与方,应该形成一种去中心化的、多利益相关方,来共同来参与的治理机制。

    “例如阿里巴巴去年零售平台一年有3万亿的销售,这个生态非常庞杂,不管是互联网公司本身还是政府面对这种新经济体的时候都没有经验。”面对繁复的数字,杨健也在思考,在未来治理过程中是否需要更加重视用技术的手段,如数据、人工智能等。

    观点:培育合肥的大数据“隐形冠军”

    人物: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周涛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